对孩子“到位”的赞美会带来什么后果?
下班到家,和女儿聊天,问问白天幼儿园的收获和趣事。她说:“今天我听见我们彩陶老师对Lisa老师、徐老师、马老师说,多闻学彩陶和跆拳道是学得最好的。那天我们王教练也跟徐老师说我是跆拳道班学得最棒的。”言语中充满骄傲,我不止一次听她跟我转述她听到别人口中对她的赞美。
我很感动,接着她的话说:“宝贝,老爸很高兴,我也明显发现你最近有两个变化,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一个是你变得更加坚强勇敢,你敢从升旗台上跳下来,而且脚疼也不哭,你战胜了自己。另一个是你变得特别喜欢笑,特别幸福,还愿意讲笑话逗我们开心。”
“我和芷苓、果果都是很幽默的,我们三个总在一起开玩笑。”
“大家一起笑,这样很快乐。老爸跟你说的那句话你记得吧,爱笑的女孩儿------”
“运气好!”女儿笑着大声说出下半句。我在她脑门上摁下两个大拇指,她很开心,眯着眼把小脸儿贴在我的胳膊上蹭蹭,这是她表达感动、幸福、喜悦的方式。
“嗝--”,她喝口水打了个嗝,自嘲道:“爱笑的女孩儿打嗝多!哈哈哈!”
5岁前后,女儿顺利度过了任性、爱生气的成长阶段,变得开朗、积极、幽默、乐观。有好几次,她的要求和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她不小心摔了跤,我都很担心她会生气甚至歇斯底里地冲我们喊,然而,我惊喜地看到,她莞尔一笑。有的时候,她回来和我们讲在幼儿园的事情,比如谁和她是好朋友,谁不想和她交朋友,我担心她心灵会受伤害,想了一肚子安慰她的话,结果看她说的很坦然,还说:“没关系,反正我有的是朋友呀!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我!我也不想和XXX做朋友,她总命令XX去做不好的事儿,我不愿意和她玩儿。我从来不那么做。”她始终面带微笑。
给女儿读完绘本,我邀请她坐在我身边,对她说:“咱们还聊天吧?”
“聊什么呢?”
“你说吧!”
“那就还聊我的优点吧?”女儿看着我,很期待。
这是今晚第二次聊起这个话题。我再次一一列举她的优点和进步。我顺便把第一次聊天中她谈到的“不和XXX做朋友是因为她经常命令别人做坏事”这件事,作为又一个优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她懂得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并自觉地远离错事,这算是是非观吧,以前都是我们用灌输或者批评的方式告诉她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今天她是主动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是非观。
再次列举进步,我着重拿今年和去年相比,印证这些进步何等显著,例如去年还爱哭,今年只爱笑,例如去年不愿意上幼儿园,今年很喜欢幼儿园。她很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听到最后,抱着我的胳膊,小脸儿在上面蹭蹭。
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赞赏的,但必须真诚地、具体地列举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让她知道,她的进步是父母看得到的,而且受到了父母的充分认可。表扬是应该频繁一些的,反复强化,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不茫然。表扬和赞美一定要具体,不是泛泛地夸奖“真棒”“真乖”,要具体指出是做哪些事情、她是如何做的、收到了什么效果、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并上升到更高层面,比如引述历史人物同样做了类似的故事或者具备相同的优点,才成为伟大的人物。还要鼓励他们把正确的做法坚持下去。这样的鼓励,让孩子明白,是因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且有良好效果,才获得了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表扬是及时有效、印象深刻的,甚至他们会铭刻在心,不自觉地以此激励自己。
孩子相信大人的话。别人交谈中谈论自己的优点,往往会让她感到更加真实可信。这个心理,常常被我运用,比如在她感到学跆拳道太难了,想打退堂鼓,于是我就私下里给老师们发微信,希望她们能帮我鼓励她,给她信心。看来,效果很好。绝大多数时候,女儿得到的是老师们真诚的表扬,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