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家长必备知识:暑假关于孩子溺水的误区,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2018-07-25 12:22:33.0

你见过这样的溺亡事件吗?

一个孩子,在浅水区,周围一米之内全部是大人,但孩子最后溺水而亡了。

溺水后的表现,并不是大喊大叫,上下扑腾。真正的溺水,发生得悄无声息。

因此,这更要求每位家长,带孩子玩水时,密切关注他/她的一举一动!

案例:悄无声息的溺亡事件

误区:孩子溺水后会挣扎哭喊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每年都会有一些孩子去游泳,而且并不是去下河下湖,而是由家长带着,去设施设备救生员齐全的游泳中心玩水,但依然会溺亡事件。

为什么会这样?

前段时间,在浙江的一个泳池里发生过一个溺水事件。

一个孩子,在浅水池带着游泳圈游泳,不小心从游泳圈掉下来,落到水中。最初,刚落水时,孩子有短暂的挣扎。随后,孩子沉入水中,开始变得安静起来,不会扑腾,不会挣扎,也不会呼喊。如果不仔细去看,孩子仿佛是在玩水,只是潜入水中,而根本不会想到他溺水了。

你会看到,在这个泳池里,孩子周边那么多大人,但没有一个人动手去救那个孩子。

因为大家都没感觉到孩子溺水了。

专业潜水教练描述孩子溺水时的样子,还好,这个孩子被及时救上来了。

其实,这是绝大部分人关于溺水的误区:溺水的人会呼救,会挥手大喊,会使劲扑腾,总之,会发出求救信号,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其实,人真实的溺水状态完全不是如此,尤其是孩子。他们不会呼救,他们不会使劲扑腾,他们也不会挥手。和电视剧里描述孩子溺水会大声呼喊的画面,截然不同。

在周边人看来,处于溺水状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他们会站立,头微微仰着,双手在水里划动,就像在潜水玩一样。

游泳教练金彦说:“对没有概念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想他到底在干嘛,没有任何挣扎,没有任何行为,这种情况也非常多的,并不是大家印象里面挣扎呼救。”

孩子溺水的真正状态,就是不会呈现什么异常状态。

注意:孩子溺水的真正特征

网友@加州桃子小姐弟也碰到过有相同经历,她写过一篇博文,总结了孩子溺水的几种特征:

第一,孩子在溺水状态时,不会折腾,而是安静地站立在水中,半仰着头,意识模糊。

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情况。看这张图:

这是孩子在溺水时的真实样子,半个脑袋在水里,半个脑袋在外面,手不停在水中划动。在外人看来,他们就仿佛把头埋在水中潜伏玩水,而不会认为他们溺水了。但他们的的确确处于溺水状态。

第二,孩子戏水一定会发出声音,只要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大概率是出现了问题。如图:

很多宣传孩子溺水的公益漫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一边往下沉,一边呼喊救命。这是假的。孩子溺水时,很难发出声音的。

这也是假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判断孩子是否有危险,就看他是不是在水里手脚挥动、玩得开心,如果安静,不说话,立刻下水救人。

第三,@加州桃子小姐弟说,孩子在溺水时,没有踢腿的动作,很快会沉下去。

这一点,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才是溺水。

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扑腾,会在水里起伏。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并非没有。父母如果细心,观察到了,迅速把孩子救上来。呛水过程后,孩子慢慢下沉,肺部进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呼吸系统会控制人体。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

这个时候,孩子进入“无声溺水”阶段。

他们不会呼喊,不会叫,不会扑腾。你看着像是在玩水,其实正在下沉,慢慢死去。处于“无声溺水”阶段的孩子,非常危险,一旦肺部进水过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再次提醒父母:带孩子出去游泳要上点心,发现孩子安静下来要立即行动,那不是在玩水,玩水的孩子不会安静的,那是碰到了危险。

什么是干性溺水?

关于孩子溺水,还有一种情况,干性溺水。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听说什么叫“干性溺水”。

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个10岁的小男孩,有一天和妈妈在泳池玩了一个下午。之后,两个人走路回家。回到家之后,小男孩洗了个澡,说困,就躺在床上午睡。 1个小时后,妈妈看小男孩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她试图叫醒孩子,可是孩子已经完全没有反应,脸上被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着。

孩子送到医院,已经死亡了,是溺死的,对,溺死的。

第二个,还是在美国,一个小男孩和父母去游泳,晚上回家之后,说自己肚子疼,上吐下泻,肩膀也疼。到了晚上,终于被送进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也是溺死的。

这都是被医学界称之为“干性溺水”的典型事例。

什么叫“干性溺水”,比较专业的解释是: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惊吓,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换句话说,干性溺水,是自己把自己憋死的。

小孩很容易发生“干性溺水”,去游泳池游泳,呛水了,刺激到了喉部机头,回家之后,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关闭。

于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虽然概率小,但“干性溺水”一样需要父母们重视:

(1)游泳时,家长要时刻盯着孩子,发生呛水时,尤其要小心,因为呛水,容易引发喉部痉挛。

(2)游泳结束后,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嗜睡、痉挛等症状发生,及时送去医院。

切记:带孩子玩水这三点要记住

暑假已经到来,孩子们肯定一窝蜂下水游泳,切记三点:

第一,孩子游泳,父母必须要跟随看护。这是责任,作为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第二,游泳时时刻关注孩子,只要发现孩子安静下来了,大喊一声,如果没有回答,立即下水去救。当然,也希望大家在游泳时可以多留意下周边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表情不对,马上出手救援。

第三,游泳结束后,不要轻易掉以轻心,发现孩子有不适,立即送往医院。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