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亿欧教育将北京举办以新形势·新突破为主题的教育行业创新峰会,届时会上将同时发布亿欧智库撰写的最新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政策对于教育行业各领域影响分析报告》,在此略摘取幼儿早托领域的一部分内容,与各位读者探讨。
市场上都认为,2018年是中国托育元年,一方面鼓励政策频出,不论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幼有所育都被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相关政策的影响,资本将也将目光投向更低龄的幼儿。
如果给本文讨论的托育机构下一个定义,笔者认为指的是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举办,面向3岁以下尤其是2-3岁幼儿实施保育为主、教养融合的幼儿照护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机构。
托育挽救低生育率?
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新生儿数据,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较2017年,新生儿人数减少约200万人,下降幅度约10%。
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宏观因素外,“照料负担过重”、“育儿成本过高”、“女性权益保障不足”、“二胎需求逐步释放”等现实,一方面影响着妇女初婚初育年龄的推迟,另一方面引发整体生育意愿的呈现出偏弱的现状。
如何提高妇女生育意愿?参考更早面临低生育率的国家,实施有效的政策法规减轻照料负担,承担托育职责成为其中重要措施。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在经历了70年从“公”到“民”之后,迎来了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即在政策的鼓励下,新的托育服务管理体系正在确立,符合当期时代的新托育市场格局即将来临。
在经过了2016年原卫计委10个省的调研摸底,十九大“幼有所育”正式提出。国家层面的倡导、地方层面的规范陆续落地,以下是亿欧智库针对2017年至今的托育主要政策梳理,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可实施的政策当属上海市2018年发布的“1+2”文件。
如上表所示,我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还不健全,亟需制定托育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引导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发展。
根据定义,幼儿托育承接的市0-3周岁的幼儿入托,以亿欧智库调研的结果来看,各大幼托机构接收的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18个月-3周岁,按照2018年国家新生人口出生数据估算,长期潜在受众约2400万人。
城镇农村地区托育发展不平衡,当前城镇化率为58%,结合2016年卫计委调研的城市人口入托率为4.1%,亿欧智库推算当前托育市场渗透率约为2%。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统计数据,平均入托率达40%,我国当前托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增长空间巨大。
以平均客单价3000元/月保守估计,按照行业平均半年左右的参培周期,我国托育潜在市场规模近1800亿左右。
在当前政策强力推动之下,随着不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托育点的建立,大幅度提升供给的背景之下,亿欧智库认为托育市场渗透率将会迎来明显的提升,考虑到场所施工、招生周期,未来3年内,市场渗透率将出现一倍增长。
托育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亿欧智库结合PEST模型对我国托育行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整体而言,亿欧智库看好未来托育行业的长期发展,但须关注潜在风险。
从现实因素的角度出发,
在政策层面:1)政策总体鼓励,托育机构可享受用地、税收、补贴等方面优惠。2)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发布,有利于对参与者进行规范,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在经济层面: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家庭养育、教育的投入继续加大。2)海外对标企业已经形成,如Bright Horizons、 KinderCare等,发展经验可供国内参考。
在社会层面:1)我国女性工作比例高。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6%,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0%。相比而言,美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58%,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30%。2)退休期限可能延长。我国的退休年龄政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执行,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现行退休年龄,特别是女性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陆续制定文件、研究论证延迟退休方案。女性延迟退休将对目前祖辈带娃的现状产生影响,利好外部购买服务。3)晚婚晚育增加育儿压力。根据民政部统计,自2013年开始,我国婚姻登记公民的年龄段从20-24岁占比最多,变为25-29岁占比最多。4)中国整体入托率明显偏低,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5)随着受教育层次更高的80/90后步入父母行列,倡导科学育儿,更容易接受专业机构的托育服务。
在技术层面:视频、实时传输技术发展,摄像头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家长的不信任感。
从潜在影响的角度出发,
在政策层面:1)政策反复的风险,以及政策落实周期导致的监管空白。
在社会层面:1)真实需求待验证。通常情况下,一旦出现机会,通常都是市场先行。但当下的托育领域,似乎呈现政策、学界热情大于企业。尽管,2016年卫计委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3成受访者有托育需求,但以上海幼托的实际运营来看,托额“只招满一半”,愿望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落差。2)从抚养习惯来看,祖辈、全职妈妈、保姆仍是我国当下的主流选择。3)国情不同,海外对标企业Bright Horizons的成功能否本土化复制。4)专业师资、保育人员缺口较大。根据中国标准化协会托育专业委员会统计,行业专业人才缺口近500万,托育行业从业者面临素质层次不齐的现状。
托育市场玩家格局及优劣势对比
当前,我国新时代托育参与者正在经历进入新阶段的变革,从业者从以往“管吃喝拉撒”无序低门槛经营,逐步向系统性、多样性、科学性、差异化转变。同时,可预见的监管政策,促使入局者的规范性愈发完善。但目前的市场各玩家仍处于小而分散的分布。
主要的参与玩家形态如下:
单体托育机构:茂楷、多乐小熊、袋鼠麻麻、YOKID、纽诺教育、领幼托育园等。
幼儿园向下延伸::金苹果教育集团、成都暖房子等。
公办/集体办:成都市青羊区少年宫、上海闵行教育亲子托育点等。
母婴社区电商线下托育机构:宝宝树
早教机构延伸:爱乐祺、东方爱婴抱抱熊早教馆、悦宝园、MOMYHOME
房地产开发商:泰禾地产、绿地地产、万科地产(德英乐)
亿欧智库认为在以“育”为主,“教”为辅的托育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体系的建立,选取了下列三类典型玩家形态进行优劣势对比。
单体托育的优势在于:1) 团队、师资、课程的初期建立相对完善;2) 专业运作有利于提升品牌认知,产品服务打磨;3) 可以师训、体系输出。
劣势在于:1) 初期品牌的建立不易;2) 不断的新获客需求;3) 扩张成本较高,管理风险大。
房地产商的优势在于:1) 小区配套天然流量入口;2) 低廉的房租成本;3) 许多地产商拥有教育板块,为后续服务做衔接;4) 集团式地产企业方便托育品牌的快速复制。
劣势在于:1) 跨行业经营,管理成本较高;2) 体系打磨、优化周期较长。3) 地产选址与受众可能出现匹配性偏差
早教延伸的优势在于:1) 同一客群,为主营业务积累生源池,利用现有生源低成本转化;2) 提高坪效,加速资金回笼。
劣势在于:1) 早教课程大多数是在家长协作下游戏互动,与真正的托育课程差异大;2) 托育管理体制与早教完全不同;3) 现有员工不具备保育资质和经验;4) 大部分场地不合规。
最后亿欧智库认为
目前托育行业的门槛不高,其核心在于通过优质师资供给和课程体系的打磨,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托育行业现阶段正经历高端带动、社区推动,双管齐下的过程。当城市化进程进入新格局,以城市群的形态出现时,人口结构和密度的改变会让托育真正成为“刚需”。
长周期看,中国托育市场增长空间值得期待,但当下是否已经到了托育行业蓬勃发展最好的起点?亿欧智库认为还需静待以上海为代表的示范区各类企业的表现。
除托育领域外,本报告还关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素质教育、新高考改革、新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其他5个方面就基于政策、市场两方面对于以行业企业为主要的相关利益者影响进行分析。
欢迎感兴趣的读者联系笔者沟通,最后的报告也将对上述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