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杨东平:什么是面向未来的农村教育?

2019-08-13 10:38:32.0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出席本次大会并做主旨演讲,杨东平介绍了农村教育的区域差距拉大的现实以及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的生存现状。他认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具备由物到人、从硬到软、由外向内、自下而上等重要特征。

他通过哥伦比亚农村的“新学校”模式以及中国农村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教育走上一条健康的、具有良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但是一种理想,而且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以下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演讲:

大家好,首先给大家介绍天水市甘谷县土桥村,有一个村小在那里开展了很有特色的伏羲教育,这所村小的特色在于它面向农村儿童做素质教学,三年级以前不开数学,五年级以前不教拼音,不用传统的课本,而是用四书五经,用中国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用他们的话说叫做“母乳喂养”。此外,学生每天要上一节武术课,一节书法课,学生学习非常轻松,非常健康,能文能武。

通过这所村小我们可以发现,即便在天水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成绩。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就这些基础情况大家可能也感同身受,首先是农村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例如贵州实现了学前教育的逆袭:2010-2018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5%增加到8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8.2%。甘肃的精准扶贫力度也非常大,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城市、乡村的教育割据,上图中红色的数据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比例,在2014年是55%,但是我们看到2014年在校生的城镇化达到了83%,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城镇化率要超过常住人口将近3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大量的学生进城上学,当然它背后原因很复杂,包括整个城市化建设当中,农村的空心化和村落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农村的教育差距正在拉大。

农村教育的区域差距拉大

一个是以县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而且仍然呈现出拉大的趋势。东、中、西部的差距非常明显,教育部基础教育检测报告每年对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监测,13个省四年级数学成绩低于全国均值,14个省八年级数学成绩低于全国均值。最后几名就是西藏、新疆、海南、云南、贵州、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在西藏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以占到70%。

除此之外,硬件过硬,软件过软的问题也存在,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37%的四年级学生、50.5%的八年级学生没去过图书馆;39.1%是四年级科学教师、39.7%的八年级物理教师、59.4%的八年级生物教师很少或从不使用科学实验室。60%~70%的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很少使用足球、排球、实心球、乒乓球等。

所以中国的教育公平在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差距还是越来越大了,成为全世界少数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

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三类特别值得关注的学校,一个是城镇大班额、大规模学校,第二是乡镇寄宿制学校,第三是农村的小规模学校。与此同时在这三类学校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就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尽管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但是仍然缺乏制度性的解决,从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流动儿童3426万人,留守儿童6877万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总量1.03亿人,占全国儿童总数38%。所以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往往是浮在水面之上的流动儿童,而水面之下的留守儿童体量也是非常大,而且这两个群体几乎是同一个群体,农民工子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首先要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也就是说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这是一切有效教育的基本前提,如果在亲子分离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很有效的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出现大规模的亲子分离的现象是非常可悲的。

什么是面向未来的农村教育?

这个报告下半部分是介绍了一些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西部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从早期哺育到学前教育。今天我想突出讲一个问题: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适合农村学生需要的教育?什么是面向未来的农村教育?这是一个关乎价值观的问题。

什么是农村孩子所需要的教育,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解决所有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它比技术、比资源更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个阶段,就是“有学上”的阶段,然后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上好学”,但是上好学是要打问号的,因为现在我们面临越来越严酷的应试教育。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1、由物到人:从关注“教”,到更加关注“育”

2、从硬到软: 从关注资源、技术到关注教师和学生

3、由外向内: 走向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发挥基层学校、教师自组织、社区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追求好的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概念。到底什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与情感能力。

然而社会与情感能力到今天为止都不在我们学校教育的目标当中,因为考试不考这个。

什么因素对人的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具有更大影响呢?

晚近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揭示,“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割裂学校教育和个人未来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鲍尔斯等对24项研究和65个估计的综合分析发现,考试成绩只能解释教育年限对收入影响的18%,并且考试成绩和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近几十年来也没有增强的趋势。”

我们更加倡导“为生活而教”。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的教育目标从“达到一定标准测试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对学生及其社区的经济和社会福祉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论也必须发生显著的变化。首先,创业和健康模块将是会所有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第二,该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 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学会自行去解决复杂问题以及管理项目。

哥伦比亚农村的“新学校”模式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优秀的典范,就是哥伦比亚农村的“新学校”模式,这个“新学校”模式,获得世界教育创新大会(WISE)2013年大奖,获得2018年的首届一丹教育奖。

新学校模式现已惠及14个国家的500多万儿童。除一些主要城市外,哥伦比亚成为唯一一个农村学校的表现优于城市地区的国家。

我们不久以前参观了哥伦比亚的新学校,这些学校80%都是在山顶上,只有一个老师,管五个年级,我们到每一所新学校,出来接待我们的领导班子,都是学生委员会。在新学校学生一人一票,每年选举一次,组成学生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各有分工,井井有条。他们在师资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够大规模的教学呢?他们的教材叫学习指南,按照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专门编写,目的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上课的时候每个年级只要打开自己的课本学习不同的内容,老师穿插期间进行指导,所以这是以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模式。

农村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实践

所以我们今天可以意识到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进行的城乡教育的龟兔赛跑,这是难以取胜的,尤其在物联网AI时代。所以农村教育要换一个频道,走向一个新的域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突围。

其实,在当下的农村教育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山西新绛中学 实行“半天授课制”,把学习分为自主课和展示课两类,学生半天上课,半天自主学习;平凉市崇信县全县百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47所,教育局探索“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使农村学生成为阳光少年,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三沟台小学跨上信息高速路 与教育公司合作让高原的孩子接触到了纯正的英语课,开足开齐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

总而言之,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农村教育走上一条健康的,具有良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但是一种理想,而且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