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会动态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霍华德·加德纳 | CPE中国幼教展

2021-01-18 11:41:45.0



“真与假的判断扑朔迷离,美与丑的界限模糊不清,人类的终极美德将何去何从...”

即使如此,加德纳对“真善美”也仍然坚信不疑,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加以捍卫:我则强调“真善美”的重要性,坚定地捍卫它们永恒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放弃了以“真善美”为标记的人生理念,即使仅仅对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持续表示怀疑,也就等于将自己置身于没有任何信仰和价值观的世界里,那么一切真的,善的,美的事物,也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为了避免度过如此毫无乐趣、失去楷模、索然无味的人生,我们经常结合时代的变化思考“真善美”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


- 本期人物介绍 -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

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1

“在成长的过程中,

父母侥幸逃脱死亡的经历一直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

并给予我一个明确的信息:

我自己的一生应该有所成就。

--霍华德·加德纳

 

1943年,加德纳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城,斯克兰顿,他的父母是来自纳粹德国的移民。虽然他们幸运的逃脱了纳粹大屠杀,但是他们家的很多亲人未能幸免。“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侥幸逃脱死亡的经历一直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并给予我一个明确的信息:我自己的一生应该有所成就。”加德纳在一本书的序言中这样描述。

对他人生和事业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在1961年被哈佛学院录取,他因此从“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变成了“极大池塘里一条非常小的鱼”。幸运的是,他尽情享受在哈佛这个大池塘里游泳的乐趣,并且在坎布里奇一直居住了46年。在这期间,他曾先后是哈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全职科研人员,迄今为止当了20年哈佛大学教授。

1965-1966年,他在英国度过了一年时间,从事学术研究进修活动。因此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中国是他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他有四个孩子,都已经成年,最小的儿子本杰明是他在1986年在中国台湾领养的。他的妻子艾伦·温娜,也是著名心理学家,波士顿学院的教授,研究天才儿童的教育专家。

 

2

“从哈佛走向世界的发展心理学家”


加德纳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学。对于人的心理(mind)、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和思维(thinking),他保持着长期的兴趣。在心理学领域内,他研究和著作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他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为扩展智能的概念所做的努力:即智能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能力,也不仅是逻辑和推理的能力,还包括了创造力、领导力以及从事艺术活动、手工艺制作和在职场工作的能力。

爱因斯坦6岁开始学小提琴,14岁时就成为出色的演奏者,然后终生与小提琴为伴。加德纳7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就登台演奏,然后终生与钢琴为伴。他们两人的音乐爱好,惊人的一致,他俩最喜欢的作曲家都是莫扎特而非贝多芬。爱因斯坦常常在物理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与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合奏莫扎特的小提琴鸣奏曲,加德纳长期以教钢琴收入付学费,直到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虽以高龄,即使没时间弹,加德纳也常常坐在钢琴前的琴凳上,以求获得灵感。爱因斯坦说:“没有我早年接受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一事无成。”对此可以看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也都与艺术及其认知紧密相关。

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内的第一部著作,是有关艺术发展心理的《艺术与人的发展》,这反映了他对艺术认知长期的兴趣。在另一本书《艺术·心理·创造力》(Arts,Mind,and Brain)中他收集了多篇描述艺术认知的论文。加德纳并不否认艺术包含着情感、想象、和精神的因素,这些都是艺术认知的途径。但是加德纳和他的同事由所做研究工作得出的结论,却是艺术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科学一样,在其思维过程中同样严格地存在着对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等过程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加德纳还认为,心理学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艺术思维的本质。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最初发表于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这是使加德纳一举成名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他作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地位。后来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实践中的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中介绍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1999年在《重构多元智能》(Intelligence Reframed )中,他重新思考并补充了这个理论。而在2006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 )里,他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未来智能研究的途径。他亲自主编的《多元智能在全球》(Multiple Intelligences Around the World )艺术,邀请全球数十位专家,介绍了世界四大洲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于2009年出版。这5部著作的相继出版,使他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逐步完善并系统化,也使他成为当代伟大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之一。

2013年70岁时,加德纳已经独立出版专著26部,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5部。到2015年11月为止,他已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医学、文学、法学等30个荣誉博士学位。

 

3

“其实多元智能理论既不是教育目标,也没有告诉人们怎样教,而是由一种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教育哲学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诞生以后,无数人将它当成了教育的目标或教学的方法,导致一个口号喊得很响,那就是“为多元智能而教”,把多元智能理论当成了教育的目标。其实多元智能理论既不是教育目标,也没有告诉人们怎样教,而是由一种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教育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不是不能实践,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简单化为教育目标,提出为这个理论而教,方向错了。

加德纳在1999年就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也就是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不能作为教育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和实践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能作为一个学校、一个教育体系的目标。相反,每个教育机构必须经常不断地思考自己的长远目标、教育宗旨和教学目的。只有在这样的思考之后,多元智能理论才会得到有效的应用。

根据加德纳的分析,错误地将多元智能当成教育目标的原因,在于明确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虽然很重要,却也很困难,因此很多学校只在口头上拥护某些观念,但实际上不同学校和教育家对待教育目标的看法差距很大。

2006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用专门的章节介绍了在世界各地对此的感受和评论:

我在各地讲学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欢迎词,往往是“我有一个多元智能教室”,或者“我们在一所多元智能学校工作”。我对这些欢迎词感到受宠弱精...但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尽相同。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与教育有关,但它自己并不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或者教育的一个目标。

2004年加德纳来到北京,发现将多元智能理论当成教育目标的问题在中国很严重,再次表示反对,并提出了建议的教育目标:

多元智能本身不是教育目标,而是一种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所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者,都应该有自己另外的教育目标。我个人认为,对于下列教育目标的实现,多元智能还是能够起一定帮助作用的。

这些目标,一是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如对历史、艺术、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理解。二是使人们学会和睦相处,保护并照顾穷人,促进社会的安宁。三是使学生学会独立生存,并具有经济上的竞争手段。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一点我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时就强调过多次。五是艺术教育,也就是你正在从事的工作。

艺术教育在中国大陆和海外的华人中间,越来越引起普遍的重视,但艺术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存在许多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人们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加深对“真善美”的认识。六是促使人们关注传统的知识和价值观。

 

4

“真善美”遇到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




“后现代主义和数字媒体对三项美德的挑战程度各不相同,它们给每个领域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也不相同。相应地,我们对这些挑战的回一个也应该不同。”

对许多人而言,探寻真理或多种不同真理的方式似乎已经足够清楚了,我们也能够讨论是否有一种真理,还是有多种真理,以及真理如何能够稳固地确定下来。但只有你相信事实,相信事情就是(或不是)人们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探求真理似乎才是合理的。就不同学科而言,科学领域肯定已经确立了各种真理;同样在任何领域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也能够记录下本行业内久经实践考验的各种实践真理,这些过程都应当并且将会持续。

与此对应,事实上每个社会每个人对“什么是善”“如何做到善”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和文化实践,我们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善”的认识可能不同于其他的时代、不同地点的人或群体的“善”的观念。而随着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需要了解具体职业和不同公民身份的“善”,这样我们也许能够成功地获得对“善”的共识,当然也可能遭遇失败。然而对“善”的追求,对各种“善”的观念展开争论的动机,达成某种切实可行的共识的希望,始终都是十分重要的。

“美”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似乎并没有“真”和“善”面临的问题那样显著。首先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审美观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还是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完全取决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也许问题的答案就在上述两种选择之间,不过这只会带来更多的疑问。如果人们最初对某件作品的评价或某种“美”的体验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那么这些判断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与“真”和“善”相较,“美”的发展过程更加难以预测,而审美体验越来越个性化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美”的体验仍然是我们活着,并且想要继续活着,与他人分享生命中的快乐的主要原因。诚然,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我们在地球上的任务仅仅是生息,时代相传。但是,只要我们超越了单纯的生存,那么生活的质量就显得很重要了。而缺少“美”的生活,将会是十分空虚而寂寞的。

“真、善、美”三项美德绝没有完全相同的情况。“真”是收敛的、需要确证的。“美”是发散的,反映出无数不可预测的变化,有可能出现多种各具意义的个性化体验。“善”按照两种不同的水平发展,第一种(邻里道德)比第二种(职业伦理)更牢固。


「文章完」特别致谢

本文关于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相关背景介绍以及部分观点引用自沈致隆教授所出版书籍《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




备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使用权限相关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关于CPE中国幼教展

作为国际化托幼教行业商贸优质平台,CPE中国幼教展定位“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集“新品展示+精准对接+论坛研讨+场景体验”四位于一体,是幼教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对接和前沿理论碰撞的最佳平台。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转自【ExpEarly幼教频道】,CPE中国幼教展组委会整理编辑。 CPE中国幼教展202110月19-21日上海开幕,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