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会动态

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 我们从“观”到“观察”

2021-05-25 12:04:34.0

时光流逝,万物更新,回首十年,我们从家长口中的 " 保姆 "" 阿姨 " 到 " 专业化 " 师资队伍 …… 这不仅是称谓的变化,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变革,这些变革既书写在时代画卷中,也在每一个实践者、参与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回望 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划了我国未来 10 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2012 年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的印发,意味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开启了从 " 扩大总量 " 到 " 提升质量 " 的变革。


提升质量教师是关键,如何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 " 幼儿为本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有针对性的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师了解孩子的途径最直接的的方式就是 " 观察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一个不会观察的老师绝对不是称职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对幼儿的 " 观察 ",要求教师要撰写 " 观察记录 ",最初我们尝试了两种形式的记录方法,一种是电子文字文本的记录方式 :

这种方法老师非常抵触,因为案头的负担太重,而且不方便及时记录,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老师很主观判断;老师们把这样的 " 观察记录 " 当做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通过网络等手段下载、粘贴、复制," 观察记录 " 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


在不断的研讨和反复的实践中我们又开始尝试表格式的记录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减少一些文字的负担,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不能保证其真实性,老师在记录中只关注了共性而忽略了个性,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课程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我们遇见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因为老师们仅仅只会 " 观 "。


2013 年 -2014 年在贵阳市学前教育中掀起了一股 " 学习故事 " 的浪潮,很多幼儿园纷纷加入了实践研究的队伍,对于我们这个处在不起眼角落的小小幼儿园来说,虽然我们渴望改变但却缺少机会。我们在一次偶然蹭课国培中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新西兰 " 学习故事 " 的粗浅理论,当时的感受就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样的方式来记录孩子的学习轨迹形式新颖、容易被教师接受、对孩子的记录真实、对孩子的评价客观,内心就有了改革观察记录的想法在涌动。


在学习中受到冲击后,老师们开始尝试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写作观察记录,通过在园本教研不断写作——研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老师们摸索出了关于新的 " 观察记录 " 撰写的基本格式、五要素(角色、实时间、空间、材料、相互关系 < 人物对话动作行为 >)、总结和提炼了一些避免使用的词语和建议使用的词语。


随着实践研讨的深入,老师们逐渐找到了第二部分对观察进行分析的切入点。通过对观察到的情境进行真实的还原后,可以从幼儿的学习品质、身体动作的发展、情感情绪、智力发展、社会性互动、语言交往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找到了适宜的策略,给予孩子有效的支持促进他们的发展。




通过近一年的改革和实践,老师们不再觉得做 " 观察记录 " 是一种负担,而逐渐能够真正的将观察立足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上,更加的关注到孩子的发展。作为幼教管理者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方式上的改变,更是一种观念的改变,老师们从当初的 " 观 " 做到了 " 观察 "。


2015 年贵阳市进行了区域活动评比,专家们在评比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我们的 " 观察记录 ",并推荐给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专家组组长、学习故事研究专家周菁博士。周菁博士亲自来到幼儿园,在翻阅了教师撰写的案例后感言这样的 " 观察记录 " 有了 " 学习故事 " 的影子,肯定了我们团队用自己的方式和对 " 学习故事 " 的理解进行自主研究取得的成绩,以 " 静待花开 " 寄予了期望;她希望我们继续对 " 学习故事 " 进行研究,同时不要丢失自己的本真,这样的期望一直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 受博士邀请 10 月份幼儿园代表赴北京与全国正在研究 " 学习故事 " 的同行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故事;于 2016 年正式加入了贵阳市 " 学习故事 " 课题研究队伍,就这样我们从 " 学习故事 " 的遇见者成为了 " 学习故事 " 的同行者。教师们现在撰写的 " 学习故事 " 已经有了课程的意识,2019 年开始至今我们还尝试用 " 学习故事 " 来备课, 聚焦孩子的兴趣去推动课程的实施。


最初当我们习惯性站得高高的去 " 观 " 时,我看到的就是正在 " 玩 " 的孩子,而当我调整了自己的视角蹲下身来 " 观察 " 时,尽管我们只是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我会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态度;当我们仔细去聆听他们的对话时,我能够读懂他们的内心、思考;当我们静静等待时会被带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只是个小小的变革,却在这样的成长历练的过程中领悟了什么是 " 幼儿为本 ";我们在从 " 观 " 到 " 观察 " 的过程中每前进一小步,专业能力和儿童观、教育观都前进了一大步,时间不会停止,改革不会停止,终身学习的脚步更不会停止,我们在未来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仍然 " 静待花开 "。

关于CPE中国幼教展

作为国际化托幼教行业商贸优质平台,CPE中国幼教展定位“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集“新品展示+精准对接+论坛研讨+场景体验”四位于一体,是幼教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对接和前沿理论碰撞的最佳平台。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转自【来源:ZAKER】,由CPE中国幼教展组委会整理编辑。CPE中国幼教展2021年10月19-21日上海开幕,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