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会动态

美国德国芬兰幼儿园挫折教育 失败也是创新的一部分

2021-08-16 11:04:21.0


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成功学,适时让孩子主动尝点小失败,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可以收获更多可能性。美国、德国、芬兰幼儿园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从不对立,失败就是创新的一部分。


1.美国幼儿园:侧重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


成长型思维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美国幼儿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坚信有这种思维的孩子,他们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


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


“宝宝真聪明!你是天才!”如果你这样夸孩子,在美国幼儿园里就会受到老师的制止。

那里的老师会告诉你:这类的夸奖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天生的。孩子听到后,心里也会想,“因为我聪明,你们才夸我。那我就要一直证明我很聪明,困难的事情不要去尝试,万一做不成了,我就不聪明了,自然你们就不会喜欢我了。”



在美国幼儿园,老师特别介意夸赞孩子的“天赋”。他们日常经常会侧重过程、侧重孩子付出的努力来给予肯定和鼓励。


3岁的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会花30分钟的时间,第二次第三次也许会减少到20分钟,老师就会告诉他:“你看,这次就好多了。慢慢练习,下次你会完成得更好的。”


刚入园的孩子一开始做不好就会发脾气离开,到后来边发脾气边继续尝试,直到有一天她会自己说,“再试一下”,这中间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更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萌芽。


“你只是暂时没有做好”


一个刚刚入园3个月的孩子正在玩磁力拼搭积木。当她完成一个立体三角形后,想在上面继续搭,没想到整个都垮掉了。她顿时大叫了一声,把积木推开。几秒钟以后,她自己对自己说,“啊,等等,我还没完成呢。”然后转过头对老师说,“你能帮我吗?我们一起想想”。



这个孩子的情绪转变正好验证了老师一直以来的观念灌输:“你只是暂时做不好这个”“慢慢来,你也可以做好的”。


每个孩子经历“失败”后,老师就会先蹲下来,温柔但坚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非常肯定地对孩子说,“你只是暂时不行,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然后特别耐心地带着他,一步一步建议他怎么做,演示给他看怎么粘手工可以粘的又牢又好,怎样搭积木可以又快又牢固。


这份肯定和鼓励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安慰,更是信任,同时也是传输给孩子一份转变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2. 德国幼儿园:给孩子独自探索机会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让孩子跳出“舒适圈”


“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幼儿园室外设有大片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柔软、平坦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磕了碰了常有发生。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会干涉。



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的。


这里的老师解释说:“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


不包办,给孩子独立探究的机会


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他们解释说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即使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



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言语或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不会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


门口印着小脚印,是示意孩子进屋脱鞋,并按照脚丫印摆好;外出穿连体服,小孩子需要自己趴在地上往里爬,老师只是鼓励,不会帮忙;最后一个进门/离开的人要记得关门……这些都是日常的不成文的规定。


幼儿园的老师们坚信如果帮孩子们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不会主动解决问题,从而缺乏创造性。


3.芬兰幼儿园:让孩子明白,意外和挫折很正常


“最有意思的事情往往并不是成功本身,而是在成功路途上的艰辛成长与蜕变。”芬兰一家幼儿园在发给幼儿家长的一封信中如是说。


而这种从失败中汲取正能量的训练,孩子们从读幼儿园起,就要接受。


幼儿园教孩子“习惯跌倒”


芬兰的孩子普遍从4、5岁起学习滑雪——这是芬兰最传统的运动之一,而他们的第一堂滑雪课,就是练习跌倒。



教授孩子某项运动时,我们总是下意识想知道:要怎么给孩子传授正确的动作,才能防止他们受伤和跌倒?


但芬兰人的思维是反过来的,他们希望孩子先搞清楚一点: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芬兰老师会亲身示范:整个人倒在雪地上后,然后一步一步爬起来。接着,一声令下十几个孩子就会听话地倒在地上,四脚朝天。


不仅如此,为了让跌倒变成更好玩、更自然的事,老师还会跟孩子玩起类似“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小鸡的小朋友被捉到时,就要马上假装跌倒,然后爬起来……游戏中,大家会轮流跌倒,气氛特别欢乐。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跌倒之后如何爬起来的正确姿势,更学到了对整个人生而言都非常宝贵的一课——人生就像滑雪,充满意外和挫折,跌倒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完成“自我评定表”


一张图上,画着一辆火车,每个车厢代表一种能力,比如“我会帮助别人”、“我懂得向人求助”“我知道怎么让自己不生气”等,孩子做得到,就把火车涂成红色,要是做不到,就涂成蓝色。



其中一个“车厢”,就是“我懂得如何赢”。什么是懂得赢?芬兰老师下的定义是,不盲目自信或觉得自己样样比别人强,知道自己的短处,知道胜利了也不可以骄傲——这就是“懂得赢”。


这种做法在不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同时也教会孩子时刻对成败怀抱平常心。




结语


孩子的“失败”就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只有让孩子体验过失败经过努力才能成功的经历,他才能有那份底气告诉自己:失败真的没什么,大不了重新再来,而且我有能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END-


关于CPE中国幼教展


作为国际化托幼教行业商贸优质平台,CPE中国幼教展定位“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集“新品展示+精准对接+论坛研讨+场景体验”四位于一体,是幼教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对接和前沿理论碰撞的最佳平台。



关于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CPE中国幼教展2021年10月19-21日上海开幕,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