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呈现三大新趋势!贝儿幼儿园园长解读幼教产品的未来走向
“我始终认为幼儿教育是全世界最好且幸福指数最高的一项事业。于是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的进入了幼教行业!”近日,贝儿幼儿园园长张巧在接受中国玩协全媒体中心采访时分享了她创办贝儿幼儿园的的教育初心、从英文专业到幼教深耕的经历和感悟、贝儿幼儿园的瑞吉欧理念和双语教学特色模式,以及幼教产品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张巧园长
精彩观点如下:
1、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2、让孩子们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最终让他成为自己的主人。
3、形成 “实践 - 理论 - 再实践” 的成长闭环,逐步构建独特的教育方法论。以下为对话全文:
01、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一项事业
每个孩子都具备“超能力”
张巧园长:我始终认为幼儿教育是全世界最好且幸福指数最高的一项事业,为此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的进入了幼教行业!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我们都曾经享受过童年时代的单纯与美好,而随着年纪慢慢增长,我们似乎都失去了些什么。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惊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具备一些成人不具备的能力:
他们每天进发着惊人的能量,不断地去发现美好、发现趣味、享受生活最简单的快乐。无论在怎样的班级里,无论周围分布着什么样的素材,他们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去赋予周围事物无限的意义。
对我而言,与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都是一种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
是孩子们,让我重新习得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用最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带我去探索、去发现,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所以,我发自内心的希望可以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共同成长!
◮张园长在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张巧园长:作为英文专业出身并投身学前教育领域多年的创业者,结合自身语言优势与瑞吉欧教育理念创办贝儿幼儿园,为贝儿幼儿园带来以下多维度的深远影响:
1. 专业能力的迭代与融合
语言优势转化为教育工具,英语从单纯的学科转化为教学媒介,推动贝儿在实践中探索沉浸式双语环境的设计(如通过故事创编、戏剧游戏等),同时培养跨文化视角的课程开发能力。
教育理念的落地与本土化创新,瑞吉欧“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与双语环境产生化学反应,促使贝儿重新定义“语言教育”——不仅是中英文,更包含艺术表达、项目探究等多元沟通方式。例如,可能发展出融合自然材料创作与双语叙事结合的特色课程。
从教师到研究者的角色升级管理运营压力倒逼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管理等知识,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成长闭环,逐步构建独特的教育方法论。
2. 价值观的重塑
商业与理想的平衡智慧,运营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如家长传统教育观念冲突、师资培训成本等),促使贝儿发展出“柔性坚持”的智慧——用可视化学习故事说服家长,用教师成长学院培养理念一致的团队。跨文化领导力的觉醒协调外教与中国教师团队时,逐渐形成“文化翻译者”角色,既保留瑞吉欧核心精神,又融入东方文化中注重集体关怀的要素,发展出独特的园所文化。
3. 社会价值的实现维度
成为行业创新的微型实验室,贝儿可能演变为瑞吉欧实践的样本,通过家长工作坊、教师培训输出经验。
双语教育去功利化的实践,用“语言作为思维工具”替代“语言作为考试技能”的定位,通过日常探究活动自然习得双语,这种模式可能正在悄然改变家长对早期语言学习的认知。
教育公平的新探索,随着园所发展,我们开始尝试普惠性教育项目(如社区亲子共学营),让优质教育理念突破经济壁垒,这种实践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将反哺个人价值体系。
4. 持续生长的内驱力
儿童视角对生命状态的启发,长期观察儿童的经历,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更擅长从日常细节中发现创造的可能性。终身学习成为生存方式,为保持教育创新力。
创办贝儿幼儿园的过程,实则是将语言专长、教育理想与商业逻辑不断碰撞融合的自我重塑之旅。每一次课程迭代的背后,都是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深层叩问;每一届孩子的成长轨迹,都在印证教育者价值观的生命力。这种持续的双向滋养,或许正是幼儿教育领域最动人的职业回报。
02、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一项事业
每个孩子都具备“超能力”
张巧园长:我们旨在培养快乐,具有独立思维的,有学习力的,能善待他人,勇于探索,乐观向上,对万物保持好奇心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我们在教育中尤其注重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多元性,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最终让他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相信孩子带着原本具足的能力而来,他们是有能力的、有兴趣的、灵感丰富的,我们需珍视并保护其好奇心、想象力、创意力、共情力。
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不同,并且具有极大的潜能,我们应该提供充足的材料、专业的教师指导、千方百计帮助孩子独立创作并帮助孩子们尽可能的去展示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张扬属于他们的个性,美化园所的每一个角落。
◮贝儿幼儿园小朋友创作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国玩协:贝儿幼儿园的光影沙画区和公共阅读区非常有特色,请详细介绍下这两个功能区具体有哪些特点?
张巧园长:贝儿幼儿园的班级里为孩子们增设了光影沙画区,最大程度上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考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光影结合沙画:通过投影技术将动态光影与沙画结合,孩子用手或工具创作沙画时,灯光或投影会实时变化,形成互动式视觉艺术,激发视觉、触觉和创造力。
声效辅助:部分区域加入自然音效(如海浪、风声)或音乐,增强场景代入感,培养孩子的感官统合能力。
2. 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融合
互动科技:使用感应装置或AR技术,沙盘上的沙粒形态变化可触发投影中的动画效果(如沙漠变绿洲、海底世界等),让孩子感受“魔法式创作”。
动态叙事性:通过光影变化引导孩子用沙画讲故事,将艺术表达与语言发展结合。
3. 开放性与启发性教育
无边界创作:沙画区通常设计为开放式平台,无固定模板,鼓励自由探索形状、纹理和光影关系,培养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学习:融入科学知识(如光影原理)、数学概念(如几何分割)和生态主题(如地形模拟),实现STEAM教育整合。
4. 社交与情感发展
协作式创作:大沙盘设计促进多人合作,孩子需沟通分工,共同完成大型光影沙画项目,培养团队意识。
情绪表达:沙画作为非语言媒介,帮助内向孩子通过艺术释放情感,同时光影变化可反映情绪色调(如暖光代表快乐、冷光代表平静)。
5. 环保与安全设计
材料安全性:采用食品级染色沙、抗菌纳米涂层,配合柔光护眼投影,确保低龄儿童健康使用。
可持续互动:沙盘循环利用设计(如自动平整系统)减少浪费,呼应环保教育理念。
6. 文化多元性
全球艺术元素:光影内容可能融入不同国家的沙画传统(如匈牙利沙动画、中东沙瓶艺术),搭配对应文化背景音乐,启蒙国际视野。
7. 动态成果展示
即时记录与分享:通过拍照或录像功能保存孩子的沙画创作过程,生成数字作品集,增强成就感和家校互动。
这种设计不仅突破传统沙画的静态局限,更通过科技赋能将游戏转化为深度学习场景,契合国际幼教中“玩中学”(Learning through Play)的核心原则。
点击查看:点击查看贝儿幼儿园绘本阅读馆的设置、公共阅读区的书籍类型和采购幼儿书籍时的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03、让环境成为 “第三位教师”
幼儿园采购的 8 大核心品类和“四维评估法”
张巧园长:贝儿幼儿园的瑞吉欧(Reggio Emilia)教学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环境为“第三位教师”,注重项目式学习、艺术表达和自然材料的探索。园所采购需围绕开放性、创造性、协作性和自然元素展开,核心品类包括以下8个方面:
1. 自然与感官探索材料
天然材料:木块、松果、鹅卵石、贝壳、树枝、树叶、种子等(供儿童观察、分类、搭建)。
感官体验工具:沙盘、水桌、泥土/陶土、嗅觉瓶(装有香料或自然气味)、触觉板(不同纹理表面)。
透光材料:彩色玻璃纸、亚克力板、镜子、棱镜。
光影装置:投影仪、手电筒、灯箱(用于光影艺术和科学实验)。
2. 开放性建构与工程材料
非结构化建构材料:木质积木、PVC管、纸箱、泡沫砖、绳网、磁力片(鼓励自由组合与创造性搭建)。
回收材料:瓶盖、布料、纸筒、木板边角料(支持环保理念和低成本创作)。
工程与机械工具:滑轮、齿轮组、斜坡、小车轮(用于物理探索和简单机械实验)。
3. 艺术表达与创作工具
绘画材料:水彩、粉笔、炭笔、油画棒、可水洗颜料。
立体创作:黏土、石膏、铁丝、毛线、布料、纽扣。
混合媒介:拼贴材料(杂志剪贴、自然物)、3D打印笔(适龄使用)。
艺术展示与记录:画架、作品展示架、透明文件夹(保存儿童创作过程记录)。儿童作品档案册(记录项目学习轨迹)。
4. 项目式学习资源
主题探究工具包:放大镜、显微镜、昆虫观察盒、植物种植工具(支持儿童主导的自然/科学项目)。地图、地球仪、多文化道具(如传统服饰、乐器,用于全球化主题探索)。
语言与符号资源:儿童日记本、符号卡片、字母印章、可书写白板(鼓励符号表达和早期读写)。
5. 环境创设与灵活空间
可移动家具与装置:模块化桌椅、移动推车、软垫、屏风(便于根据项目需求调整空间布局)。镜面墙、悬挂装置(如织物、儿童作品,增强空间互动性)。
家庭角:仿真厨房、娃娃屋、角色扮演服装(促进社会性游戏)。
静谧角:软垫、绘本、毛绒玩具(支持情绪调节)。
6. 记录与协作工具
学习过程记录设备:相机、录音笔、儿童绘画本(用于记录项目进展和儿童思考过程)。互动白板或墙面贴膜(展示儿童讨论的思维导图、草图)。
合作性工具:大型画布、团体建构板(鼓励小组协作)。
7. 健康与安全用品
环保清洁工具:天然成分洗手液、可降解湿巾、无毒清洁剂(契合自然教育理念)。
安全防护:防撞角、软质地垫、儿童安全剪刀、无尖角家具。
8. 教师支持资源
专业书籍与培训材料:《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教育指南、项目案例集。
观察与记录工具:教师观察笔记、儿童学习档案模板、项目计划表。
中国玩协:贝儿幼儿园在教玩具采购时更看重哪些方面?
张巧园长:贝儿幼儿园的采购原则贴合瑞吉欧理念,在采购时更加看重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性:避免固定功能的玩具,优先选择可多用途、激发想象力的材料。
真实性:使用真实工具(如陶瓷碗、玻璃瓶)而非塑料仿制品,培养儿童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美感与秩序:选择色彩柔和、设计简洁的用品,营造有美感的环境。
可持续性:优先天然、可回收材料(如木质>塑料),减少工业制品。
瑞吉欧的采购核心在于支持儿童自主探索、深度思考和艺术表达,而非标准化教具。通过提供丰富、开放的材料,环境本身成为激发学习的重要媒介。
中国玩协:贝儿幼儿园的采购渠道有哪些?对相应的卖家有哪些要求和期待?
张巧园长:贝儿幼儿园的采购渠道需兼顾多样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主要通过线上教育用品平台、线下实体供应商、教育展会与行业论坛、出版社或品牌直采、定制化生产合作和二手渠道与公益捐赠等渠道。
贝儿通过资质合规性、产品安全性、服务响应能力、价格透明度“四维评估法”筛选供应商,确保产品与服务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同样注重合作伙伴的教育专业性支持和可持续合作,例如卖家提供玩教具使用指导手册、定期举办产品培训等,优先选择支持“以旧换新”的环保型供应商。
总之,贝儿采购需构建“多渠道互补、强供应商管理”的体系,核心是以儿童安全与发展为中心,平衡教育价值与成本效益。通过严格的卖家筛选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让每一份资源都能最大化支持幼儿成长。
中国玩协:结合贵园的采购需求和渠道特点,贝儿幼儿园比较关注的幼教产品方向有哪些?
张巧园长:为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园所采购幼教产品时,我们更关注品牌的开放性、自然材料使用、艺术表达支持、多感官探索以及环境创设能力。瑞吉欧强调“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提倡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和以环境为“第三教师”。重点关注自然材料与开放性建构、艺术与多感官表达、光影与科学探索、环境创设与“第三教师”、记录与项目展示工具、自然与生活实践这六个类型的产品。
◮贝儿幼儿园一角
04、学前教育呈现多元趋势
重点关注六大类幼教产品
中国玩协: 现在的学前教育儿童更需要哪些类型的幼教产品?结合当下的市场情况,您认为幼教用品有哪些新趋势?对幼教产品设计有哪些建议?
张巧园长: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学前教育产品的需求正朝着多元化、科技化、个性化方向演变。以下是当前更受关注的幼教产品类型:
1. STEAM教育产品(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例如编程启蒙玩具、科学实验套装、数学思维游戏等产品。
2. 社会情感学习与情商培养产品,例如情绪认知工具、合作类桌游、文化多样性教具等产品。
3. 运动发展与感统训练产品,例如室内运动器械、智能运动游戏、自然体验替代品等产品。
4. 开放式创意材料,例如低结构玩具、故事创作工具、STEAM+艺术融合套件等产品。
5. 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例如AI学习分析仪,通过游戏行为评估认知发展水平,定制化成长档案:整合家长、教师观察数据的智能平台。
6. 可持续发展教育(ESG)相关产品,例如环保材料玩具、生态教育套件、可种植玩具等产品。
中国玩协: 结合贵园的教玩具采购情况,您对幼教产品设计有哪些建议?
张巧园长:瑞吉欧教育重视儿童的“生成性课程”,采购时弱化成品教具,强化基础材料(如纸类、布料、自然物),并搭配灵活的记录工具,以支持儿童主导的项目探究。在采购教玩具时注重产品的安全性、适龄性、亲子互动性和性价比。建议开发者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及 OECD幼教框架,平衡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同时通过用户测试迭代产品,避免“成人视角”的设计偏差。
注:图文素材由贝儿幼儿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