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免费学前教育、育儿补贴,这些提案你关心哪个?
今年全国两会,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托育服务进一步完善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从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幼儿园心理健康体检、公办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对多孩家庭加大奖励力度等方面提了许多提案建议。一起来看!
建议三步走探索建立免费学前教育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庹庆明认为,当前,我国已具备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现实基础,亟需通过制度性安排实现普惠性供给。为此,他提出了探索建立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建议,并希望将其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点工程统筹实施。
庹庆明代表建议,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建设应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试点阶段(2025年-2027年)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率先试点实行3年全免费学前教育,同时中部省份在优先保障残疾等特殊学龄前期儿童幼儿学前教育免费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一年或两年学前教育免费。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积累经验,评估效果,为后续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推广阶段(2028年-2030年)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机制,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免费学前教育的福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第三步:完善阶段(2031年-2035年)
实现3-6岁儿童免费学前教育全覆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化和优质化。
建议公立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
当前年轻人“不愿生、不想生、不敢生”的现象较为普遍,为减轻年轻夫妇负担,满足托育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刘均刚建议协调统筹教育与卫健部门,鼓励公办幼儿园发展托育,既解决幼儿园招生不足的问题,又能保障托育服务“有场所、有资质、有老师”。
建议加大0-3岁托儿服务投入,实现3-6岁学前教育全覆盖
为破解“想生不敢生”痛点,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代表建议,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等筹集资金设立国家人口发展基金,对多孩家庭实施补贴;对养育家庭的社保、所得税、购房土地出让金等按孩子数量实行累进制减免,例如二孩减半,三孩及以上全免;将个人养老金账户基础额度与生育情况挂钩,企业可为在职生育员工缴纳的社保费用享受更高税前扣除。除了减轻生育成本,改善鼓励生育的医疗制度和社会氛围也有必要。姚劲波代表建议,加大对无痛分娩技术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对医院孕产科室给予资金补助,争取实现孕产服务全部免费。
如何兼顾工作和带娃,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困扰。据他观察,托育和教育压力是生育意愿低迷的主因之一。据此,姚劲波代表提出,加大0-3岁托儿服务投入,实现3-6岁学前教育全覆盖等相关建议。
将2-6岁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纳入幼儿园免费体检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表示,孤独症儿童基础健康问题较大,但通常难以被发现。同时,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许多2-6岁患儿未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无法享受幼儿园儿童的免费健康体检,大量农村患儿无法接受定期体检。
因此,赵玉芳建议,将2—6岁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纳入幼儿园免费体检体系。一是将康复机构的孤独症儿童纳入幼儿园免费体检体系。加大对孤独症儿童基础健康检查的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共享孤独症患儿信息,定期进行基础健康检查。二是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门诊增设专门的孤独症儿童免费基础体检通道。为保证幼儿免费基础体检的全覆盖,确保未入园、未入康复训练机构的幼儿能够得到体检的机会,在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门诊设立专门的孤独症儿童免费基础体检通道,并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孤独症儿童基础体检应检尽检。三是加强对农村儿童的孤独症筛查,并实现幼儿健康体检的全覆盖。
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建议对二孩、三孩加大奖励力度,试点“父育假”
全国人大江苏团代表、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职员张强建议,探索普惠性育儿补贴,覆盖0-3岁婴幼儿照护成本。此外,应该在落实国家统一补贴基础上,鼓励地方差异化奖励多孩家庭,对二孩、三孩加大奖励力度。例如山东潍坊市对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奖励1.8万元、3.5万元。“养育和陪伴孩子并非母亲一个人之责,父亲也有同样的责任与义务。”张强认为,鼓励生育的背后也需平衡家庭责任。张强为此呼吁,应当严格落实育儿假、配偶陪产假等制度,部分地区可先行试点“父育假”制度,如男性可申请最长6个月育儿假,从而推动男性育儿责任分担。此外,他建议鼓励企业设立母婴设施、提供弹性工作制,对“妈妈岗”给予专项补贴(如每岗每年补助2万元),以缓解职场性别歧视。
建议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
“我建议推动家政服务和社区养老融合,完善‘一老一小’的分服务体系,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社区都能享受到更普惠、更优质的服务。”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高华瑞针对“一老一小”事业发展,建议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她呼吁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家政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并建议有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培训复合型服务人员,构建覆盖城乡的“一老一小”服务信息平台和融合服务网络。高华瑞表示,这一网络的建立还需要有一个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机制,最终实现“老年人安享晚年、幼儿健康成长”目标。
建议心理健康纳入必修课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抑郁、焦虑、校园欺凌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她建议,学校每年开展一至两次常态化心理健康筛查,将心理健康纳入必修课。“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统一标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筛查评估标准等。”翟美卿表示,建议通过建设社区心理驿站、互联网心理咨询等方式提供支持补充,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协作机制。翟美卿表示,应尽快出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法》。“通过立法明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财政保障和服务标准,将‘软倡导’变为‘硬责任’。”翟美卿建议,建立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多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强化家、校、医、社协同,打通全链条支持。在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实现每学期全员心理筛查及动态档案管理,并与三甲医院合作开通心理危机转诊绿色通道。“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关民族未来。建议借鉴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试点经验,尽早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法》,以法治力量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注: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澎拜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人民教育、未来网、各界新闻网、金融界客户端、中国江苏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