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2018-06-21 15:15:04.0

幼儿园小学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教学内容小学化

教学形式小学化

教室布置小学化

评价方式小学化

生活方式小学化

1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文件明确指出: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提前进行各种活动来强化训练学习,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为了防止出现漏洞,文件还明文规定: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的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

幼儿园小学化的话题,在2012年两会上,被首席火箭专家王永志提出来之后,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全国上下掀起了去小学化的浪潮。

为什么幼儿园非要去小学化呢?

因为副作用太大

>>>>

从伦理角度看

孩子在幼儿园本来就是做游戏的,如果不让孩子玩,无异于剥夺童年,孩子就少了天真、烂漫和快乐。幼儿园小学化亵渎了儿童的童年,所以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小学化的幼儿园和学前班是摧残儿童的集中营,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

从生理角度看

幼儿园小学化属于过早、过度教育,这和使用童工一样,都是摧残儿童,大脑神经会自我保护,导致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迟钝?为什么感觉傻了、书呆子了?就是这个原因。

>>>>

从认知角度看

儿童认知的发展,有一个特定过程,皮亚杰把它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上一阶段的延伸,下一阶段的准备,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让幼儿园孩子直接学习小学内容,相当于让孩子跨过本阶段,跳到下一阶段,这就打乱了认知发展的顺序,破坏了认知过程,会阻碍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从人格角度看

强迫幼儿去做小学生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挫败感。因为他发现太难了,总也学不好,就会丧失自信心,甚至种下厌学的种子,导致不良人格。

乘法是二年级的学生才要求学的,三四岁的孩子连加法都没有掌握,怎么能理解乘法呢?就算背出来,也不是真正的学会。所以请尊重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学习那些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知识。

>>>>

从兴趣角度看

感兴趣的东西不让学,非要学认字、算术、拼音、外语等孩子不感兴趣的,孩子会退缩、厌学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从而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

>>>>

从习惯角度看

强制灌输,会导致消化不良。就像图中的小女孩。消化不良是要闹肚子的,就像很多地方的教育,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只是一个劲儿要求背诵,以为孩子能背下来就会了。

专家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应该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培养能力;而部分家长却坚持提前让孩子储备上小学的知识。 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

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形成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了解社会规则,促进身体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急功近利的典型是幼儿教育“小学化”:鼠目寸光送孩子上学前班,把小学课程先学一遍,这样上小学后就“赢在起跑线”——殊不知领跑不会超过一学期,由于关键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此后大批沦为“仲永之流”,幼儿园小学化是穿着世界上最华丽的外衣来摧残儿童。

八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呼吁,“救救孩子”。想“救孩子”恐怕还得先“救大人”:今天孩子被寄予无限期望,父母未实现的梦想,就千方百计放在孩子身上实现,大人们做不到的事情,却偏要孩子们做到。

人生是一项由生到死的马拉松比赛,孩子在幼儿园就把小学课程学一遍,本以为赢在了起跑线上,却不知道领跑绝不会超过2个月,关键能力没有在幼儿园得到发展,最终会沦落为仲永之流。

仲永五岁就能写诗,写的还很好,是天才、神童,后来怎么样了?泯然众人矣!

孩子的入学准备不是靠抢跑,而是练好基本功!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感觉的发展、运动的协调、语言的表达、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等等是当务之急。

其实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

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过程、赢在终点:算题、认字、背诗、拼音、外语是上小学后还要学的,早晚睡觉、一齐天亮。

现在很多幼儿园把小学的内容拿来教,以为“抢跑”就能赢,结果该发展的没发展,学了一大堆将来还学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厌学。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使其达到入学成熟水平为未来生活做好充分准备,而不是只为小学做准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