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途同进:学前教育教师如何迈向卓越——基于3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生活叙事研究
展会资讯:
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玩协主办的CTE中国玩具展、CLE中国授权展、CKE中国婴童用品展、CPE中国幼教展(简称中国玩协四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玩协四展预计将汇聚2500+展商、5200+品牌和2500+全球正版IP,展览面积达23万平米。四展同台,一站式看趋势、找资源、选新品、拓渠道、谈合作。
正文: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队伍”,为培养卓越教师制定了愿景并指明了方向。目前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及发展动机变化关注较少。为此,本研究选取了 3 名在不同岗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卓越教师,基于其个人教育生活经历视域进行考察,从教育叙事研究的视角解析学前教育教师如何迈向卓越。
1.研究对象与实施
本研究依据目的性抽样方式,本着抽取具有较高密度和强度信息的抽样原则,选取 3 名有过幼儿园一线保教工作经历且目前仍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1。
2.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先请 3 名教师自述个人教育生活经历,再基于叙事文本对其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当初选择学幼师专业的原因;做出选择后,中途是否动摇过;是何原因使您坚守幼教行业至今;哪些人和事对您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影响较大?
本研究采用三段式编码方法〔1〕和统计分析软件(Nvivo12)对 3 名教师的叙事文本和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以探究其在各个专业成长时期的情况。先进行一级编码,从原始资料中抽象出35 个本土概念;再进行二级编码,确立了 13 个概念类属;最后进行三级编码,最终确立了 5 个核心范畴,分别是发展开端、初入职场、诱变机会、自主提升、迈向卓越。具体编码结果见表 2。
1.教师职业选择:迷茫与坚守
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对专业的热爱和坚守。对于很多幼儿园教师而言,这种热爱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对教师 1 而言,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实属阴差阳错,“陪同学参加幼师面试,没做什么准备就去了……”。在进入幼师学习后,教师 1 曾因自身情况和人才培养要求相差较大而萌生退意,“虽然我文化课基础好,但刚开学没几天,缺乏艺术基础的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后悔,想退学”。不久,教师 1 还与同学去高中听课,“高中才刚刚开学一个月,我就已经跟不上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没有退路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 1 不得不继续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并勉励自己,“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教师 2 是一名男教师,本科所学专业为动物科学,读研究生时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他表示,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当时读到《学习的革命》一书,被其中“各种新颖、充满乐趣的学习方式”所吸引,并产生了将其“应用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想法。“我希望通过专业学习并投身学前教育事业,让更多孩子的童年生活温暖多一些、快乐多一些。”
教师 3 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招生简章里有弹琴、绘画、唱歌、跳舞等,我觉得学这些东西特别好(玩),就读幼师(专业)了。当时我根本不清楚这个职业是做什么的”。就读后,她对课程保持着高度热情,学习始终以自身兴趣为主导。
3 名教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动因不同,也因不同的缘由而坚持这一选择,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均投入努力,为日后进入学前教育行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教师初入职场:新奇与激动
3 名教师在回顾自己初入职的感受时均表示,毕业后初入幼儿园时怀有对工作的美好畅想,加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与孩子打交道,便将工作与游戏、欢乐、童趣等美好的词挂上了钩。
教师 1 自幼师毕业后进入某军校附属幼儿园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教师,我充满工作热情,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经常带领孩子们爬山、郊游、放风筝……喜欢带孩子们疯玩”。
教师 2 在硕士毕业后进入某高校附属幼儿园工作。他在谈及初入职的感受时谈道,“在幼儿园小天地里,我每天和孩子们经历各种有趣的事,搭建积木、体育运动、远足旅行、分享故事……出差几日回来后,孩子们会毫不掩饰地表达他们的关心和想念。这些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幸福”。对孩子的热爱和工作本身的乐趣让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认同,继而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教师 3 在回忆初入职某军校幼儿园的体验时说道:“与孩子们的相处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成长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喜欢和老师拉家常的欣欣,脑袋上的包从没好过的翔翔,喜欢抓各种虫子的小康……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被领导、同事和单位重视,被孩子和家长们需要,对我而言,是对自身价值的最高赞誉”。
3.教师成长诱变:机遇挑战和重要他人
教师专业发展是长期的、缓慢的积累,也蕴含着转折和突变、诱变,机会正是二者融汇之处。3名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都把握住了诱变机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进阶。
教师 1 在 25 岁时担任园长助理,负责园所等级创建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大挑战。“我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园长和同事们非常信任我。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有勇气面对挑战”。最终,教师 1 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幼儿园顺利通过等级评估。
教师 2 在入职半年后,代表幼儿园参加教学展示活动。“这次经历让我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有了快速提升……打破了我的心理障碍,为我以后进行教育教学展示积累了信心。”
教师 3 入职第二年,恰逢军队系统首次举办幼儿园教师技能技巧比赛,“比赛历时一年,我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环节的比赛,从片区到军区,最后走进了由鞠萍主持的全国赛场”“在入职 10 年时有一次再择业的机会,我内心既兴奋,又矛盾。但我看着孩子们,回顾着 10 年来的拼搏与收获、酸甜苦辣,眼泪奔涌而出。最终我选择了坚守”。
3 名教师所遇到的诱变事件存在共性: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均有一定困难,他们也通过努力完成了挑战。机遇和挑战赋予教师超越自我的可能,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助其树立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自信。这对于任何想要迈向卓越的教师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3名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都强烈感受到重要他人对自身的影响。
教师 1 认为,重要他人对其专业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以在高校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为例,说道:“我带着保教实践中的困惑与迷思向老师请教,围绕问题与老师开展讨论,再带着研究问题走进幼儿园实地观察调研,最后结合理论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诠释。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理念得到了提升与更新。”教师 1 认为,幼儿园教师应主动与重要他人探讨,在探究中求进步。这些重要他人可以是身边的教研共同体,也可以是因课题合作或听讲座而结识的教研员、专家学者。
教师 2 硕士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他对初入职时师傅的指导记忆犹新,“第一次准备国家级课题组内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是在师傅手把手、逐字逐句指导的情况下完成的。师傅反复帮我打磨,不断帮我修改”。
教师 3 回顾自己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时,认为自己深受教师 1 的感染与影响。“她总能给出一些教育学或心理学理论的支撑,而我在理论的系统深入学习方面比较欠缺。她对专业的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幼教同行。”
可以看出,重要他人既是 3 名教师的同路人,也是其学习榜样,对其专业发展起着引领、示范和激励的作用。
4.教师自主提升:从按部就班到自主规划
从新手教师向熟手教师再到卓越教师的过渡,离不开教师个人主动发展的意愿和实践。对自我提升的强烈需求以及不懈努力是教师成熟的标志。3名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均不断寻求突破,主动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并积极付诸实践。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师 1 读研深造毕业后留在高校任职,后又回母校攻读博士学位。在幼儿园工作的经历让教师 1 在学习学前教育领域前沿理论知识时有了更深的感悟,“一方面,我感受到一种使命和责任,要在幼儿园课程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让那些生动鲜活的、镶嵌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智慧得以登堂入室、凝练并升华,给更多幼儿园教师以启迪和借鉴;另一方面,期望自己能让一线幼儿园教师‘望而生畏’的、晦涩抽象的教育理论在与具体的、情境化的教育实践对接中焕发活力与张力”。
教师 2 在参加了“学习故事”培训后开启了对实践的主动思考,“我以更加积极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从孩子的提问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细腻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从孩子的交往中我发现了他们的坦诚与豁达,从孩子的成长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积极与乐观……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职业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对自己职责的认知也更加全面——教师应当是孩子成长中积极的影响者”。
对教师 3 而言,主动探索、寻求专业帮助是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精读学前教育领域内的学术期刊并做相应的实践探索。她在 2008 年成为业务副园长,负责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当时她虽勤勉努力,但时常感觉难以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2011 年参与市教科所课题研究后,她的教育研究热情被点燃了。“课题研究打开了我审视教育实践的另一双眼睛,也唤醒了我研究探索的兴趣”“扎实的实践研究帮助我建立起新的儿童观,感受到了研究共同体的巨大力量”。
可见,教师在持续进步的过程中,其专业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入职初期对教育程序的“适应服从”到成熟之后对教育的深入省思,其中蕴含着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殷切希望、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教育价值的持续拷问。对事业的理性规划和执着坚守使得 3 名教师不断迈向卓越。
5.教师迈向卓越:从个人发展到专业引领
卓越教师不只局限于自身发展与提升,更能为专业以及行业树立榜样,带动和培养新人朝向卓越发展。
教师 1 虽已离开幼儿园,但其研究的重心始终落在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上。“我致力于把自己从田野到书斋的学前教育探索与思考传递给学生,启发学生既要扎根于理论,也不能遗忘真实的幼儿教育生活世界;要寻求教育理论对实践的加持与互译,消弭教育情境与抽象理论之间的壁垒,唤醒理论自觉和实践反思意识,以成长为新时代实践反思型卓越幼儿园教师。”
教师 2 在工作中逐步从专注个人努力转向带领团队合作,从“我”的体会、感受和计划向“我们”的组织、经验和设计蜕变。“一方面,我通过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了解 STEM 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也自己设计和组织 STEM 活动……”“2018年,我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提炼课程理念,构建并完善课程结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资源及管理机制等”。
教师 3 作为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者,将带动教师成长和推动行业发展作为主要工作内容。“2014 年,我开始全面负责一所新园的工作,带领团队用五年时间将幼儿园打造成省级示范幼儿园。2018 年,我开始关注园所文化对教师团队、幼儿成长的引领,尝试将园所文化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2019 年,我带领骨干教师完成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的编写,每年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我希望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成长,希望多年教育实践成果能传承下去,希望幼儿园的优质教育能为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服务。”
对 3 名教师发挥个人影响力的叙事分析表明,卓越教师的突出价值在于其对团队、专业或行业所产生的示范和辐射激励作用,在于其能培养、带动和引领热爱及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联合为一个集体,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对教育事业的恒爱:教师迈向卓越的信念
成为卓越学前教育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对教育事业的恒爱,只有“对教育事业……保持着纯真的热情,始终奋斗不渝”,〔2〕才有迈向卓越的可能性。这种恒爱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孩子的真诚的关注和喜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感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为职业吧”。〔3〕3 名教师在回忆与孩子相处的时光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对孩子的喜爱。没有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意,就不能包容和支持孩子,不可能投身和奉献于学前教育事业。另一方面,是对学前教育事业本身的坚定和喜爱。学前教育常被戏称为“带小孩玩”的工作,特别是从事幼儿园一线保教工作的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相对偏低。〔4,5〕有研究发现,能坚持从事该行业的男性教师,尤其是类似教师 2 这样的高学历男性教师,非常稀缺。〔6〕但事实证明,学前教育本身并不简单,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也能够做出骄人成绩,获得社会尊重与认可。
2.非线性发展:教师迈向卓越的进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线性的,在其迈向卓越的过程中,关键性事件与重要他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渐进式地累积经验,“催化物”的加入则促成其经验的质变式提升。这一“催化物”既可以是一项观摩活动,也可以是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既可以是自己经历的重要事件如成为父母,也可以是来自他人的榜样力量。卓越教师之所以出众,就在于他们拥有教育的敏感性,能敏锐地把握住教育生活的不确定性中蕴藏着的那些非线性的发展契机,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自身,逐步迈向卓越。
3.生成个体教育哲学:教师迈向卓越的智慧
教师个体教育哲学是教师用来看待教育活动,并解释教育活动的基本主张,“其实就是一套个人的信念,认为在教育领域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值得做的”。〔7〕有研究者认为,“从教师的日常工作可以看出,他们很少关注一般性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具体的问题”,〔8〕而卓越教师往往能从具体问题中抽身出来,将目光投向更广的视角,如教育的本质、游戏的价值、童年的意义以及儿童的身份等。这些思考是教师逐渐从成熟走向卓越的标志,象征着其已触摸到教育世界的核心,开始建构自己的个体教育哲学。个体教育哲学的本质是反思,是“前行一程后的驻足回眸,抽身退后半步的反身追问和悄然省察”。〔9〕在不断回顾、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点的过程中,教师有机会去审视教育本身,不断优化自身的个体教育哲学,从而获得专业提升与持续发展,迈向卓越。
4.自我价值认同:教师迈向卓越的动力
学前教育教师走向卓越的动机根本上源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既有被动式发展,也有主动式发展,但要真正实现教师的持续进步,不能仅依靠外在压力,而要向内追寻。3名教师在自述中都提到从事学前教育给其带来的幸福感,及专业发展所带来的自我价值认同和自我肯定。正如教师 3 所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孩子有成长、教师有成长、幼儿园不断发展,未来我还有机会在这个宝藏领域中耕耘,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吗?”
5.构建教育共同体:卓越教师发展的氛围
教育共同体是基于共同认可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责任感的个体联合。〔10〕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都是具有言语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的自主个体,通过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达成对教师教育的基本问题的理解与共识,从而形成拥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研究方法的交往共同体。〔11〕3 名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均积极参与共同体活动,勇于表达想法和困惑,主动获取并消化新信息、新观点,及时梳理经验并积极转化为教育实践,再到实践中寻找新问题、总结新经验。3名教师也在不断发挥卓越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发展,如:构建协同式行动研究共同体,持续探索通过“学习故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构建适宜幼儿与教师发展水平的园本课程;成立省、区级研修共同体,邀请专家、名师骨干等走进幼儿园教研现场,围绕实践中的真问题组织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园所间教师的交流,形成常态化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有更多的同行者。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2-15.
〔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5.
〔4〕陈妍,梁莹,强丽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的校别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3):21-24.
〔5〕易凌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6):116.
〔6〕杨帆.专业认同与职业选择:男性本科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 学 社会科学版),2016(6):138-145.
〔7〕索尔蒂斯.论教育哲学的前景〔J〕.闵家胤,译.国外社会科学,1984(3):6.
〔8〕张广君,孙琳.论教学哲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6-11.
〔9〕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17-21.
〔10〕林上洪.“教育共同体 ”刍议 〔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20.
〔11〕何菊玲,栗洪武.教师教育范式:结构与内涵〔J〕.教育研究,2008(4):83-88.
图文编辑/曾钰珈
图片/视觉中国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