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科学思维是幼儿园教学中的热点话题。如何通过开放式问题和活动,帮助孩子们跳出思考框框,给孩子们创造爱观察、勤思考、敢做敢说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看看美国、加拿大和瑞典幼儿园的做法吧。
美国幼儿园: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
美国历来重视儿童在科学知识、探索研究问题方面的早期教育,幼教工作者们认为孩子们完全能够胜任探究者的角色,而老师只是孩子们探究知识的引导者。
赋予孩子探究者角色,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在科学课堂上,孩子可以提问、大胆猜想,老师也会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地思考,动手进行操作,从而验证孩子的猜想,总结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三种状态时,孩子们可通过对温度的感知,预估物体在特定温度下的状态,也可以通过物体的变化,估算出当前的温度。不同物体在什么时候会熔化成液体呢?液体会在什么温度下蒸发变成气体呢?这些都需要孩子们自己探究,细心观察总结。
老师们还会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如:老师会问大家“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得快,还是在水中传播得快?”
为了得到答案,老师指导孩子们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最后鼓励孩子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评估,最后下结论。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了不轻信,不盲从,懂得科学要客观分析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主题手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
如何让孩子们如何牢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也没有什么高科技手段,除了动手直观地操作教具之外,还可以通过做主题手工,让孩子们自己做一本相关内容的小书,画画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消化新的科学知识。
所有的学习都没有机械地背诵和抄写,在剪剪贴贴、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先是认一朵花,然后是各种动物,进而逐渐复杂起来。孩子们通过这些方式,获得了自主习得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拿大幼儿园:项目研究主题周七大步骤培养科学思维
加拿大的幼儿园、小学每年都安排大量的field-trip(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植物园、公园野外探索即是其中之一。
在探索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排序和组织、预测、实验、评估和应用是这里的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外界、培养科学思考方式的七大步骤。
观察:给孩子们机会多参与观察活动,从不同角度和地点观察,让孩子们收集更多的观察信息和个人观点。例如带领孩子来到公园,老师对孩子们发出提问:“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看法?当你从上面、远处或非常非常近地看它们时会发生什么?当风吹过它们或阳光发生变化时会发生什么?
比较:在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观察到的事物之后,接下来讲述他们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性,即进行“比较”。植物为什么相同或不同?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植物?有些植物与其他植物不同,为什么?它们的气味呢?
排序和组织:接着更深入一步地根据可识别的特征对事物做出归类和排序。孩子们会发现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分组、排序和组织材料。他们开始明白同一个对象依据不同分类可以排列、组织到不同的组。孩子们可以用图片和图表记录他们的发现。提问如何把植物进行分类?(有花无花、高矮、大叶、小叶)树叶有多少形状?(圆形、长形、尖形、两瓣、三瓣等)
预测:预测是基于前三个步骤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质疑和推测的过程。孩子们通过经验越来越擅长预测,老师会为这个过程技能培养提供很多机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阳光会透过树叶吗?树叶放在水盆中会飘起来还是会沉下去?哪片树叶最后会变红,哪片最后变黄?对于不能即时做出判断的问题,老师提醒孩子们记录下来,下周再来观察。
实验:这是孩子们测试其预测并尝试他们想法的时候。这一步的关键是孩子们有大量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探索时间,老师会帮助孩子们实践他们自己版本的“独立学习”。如何测试光是否会穿过一片叶子?可以测试多少种不同的叶子?可以把植物放在什么地方看它们是否会生长?
评估:这是孩子们与他人交流他们的实验结果的过程,依据他们自己的具体经验,用语言表达它,并用图形、图画、图表和书籍等表达解释个人收获的信息。孩子们如何在图表上显示他们的信息呢?例如:哪些地方最适合种植植物?哪些地方不适合种植植物?阳光能透过多少片叶子?有多少叶子是阳光不能透过的?
应用:这一步骤是将实验中获得的理解应用到更大更多的生活领域,鼓励孩子们拓宽实验范围,用新材料再次尝试,看看他们的理解是否一致。
瑞典幼儿园:“动真格”的实践 把科学带进课堂
瑞典幼儿园的科学课生机勃勃,是“动真格”的实践。通常瑞典孩子会带两个大空瓶,在里面培养小植物、小动物;会集体出游考察河流,将捕捞的生物分类,研讨污染度和河流健康安全问题……
培养科学思维从观察思考开始
看似每个孩子都会观察,但观察不同于“看到”,这里主要是指要看到需要看到的东西。瑞典幼儿园更注重培养孩子从如何观察单个物体或现象特征,到如何观察几个现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如何把自己的观察与已有的观察经验产生新的链接。
如在学习季节的科学课上,老师先让孩子们看一幅季节的图画,观察里面动植物的状态;接着,老师会让孩子们对比另一幅季节图,观察不同季节动植物的变化;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对应不同场景,找不同事物的联系,帮孩子们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习得了科学知识,还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趣味生活场景,引导孩子建立科学思维
瑞典幼儿园的课堂上总有很多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场景,让孩子感受到探索式学习的乐趣。
老师鼓励孩子动手种植自己的小植物,播种、浇水、施肥……整个过程通过观察,孩子们会发现每种植物都有特点。几天发芽,记录在册;几天开花,记录在册;几天需要浇一次水,留意观察并总结经验……在去动物园“游学”学习动物习性的知识时,孩子们验证自己观察总结出来不同动物的共性特点,对不同种类动物进行分类,帮孩子们建立分类概括思维。
如:有翅膀的是一类;4条腿的是一类;2条腿的是一类等。当然,有的孩子会大胆进行想象,创新分类标准,也会受到老师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们独立思考、分类以及概括的能力得以建立起来。
判断推理,让孩子自我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在这里的幼儿园,科学理念都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孩子,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科学家”,通过试验,动手做记录,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判断和推理,养成科学思维的好习惯。
如:学习水的蒸发,老师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拿出几杯水,一杯放在教室外,一杯放在教室里,一杯盖上盖子,孩子们讨论不同杯子里的水在若干天后会有什么变化?有的孩子推理说教室外的肯定少,因为有阳光;另一个孩子却推理说,里面有空调,里面的也会少……随后,孩子们聚精会神跟随老师做一个关于水滴的试验,去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从而发现随着温度和环境变化,水分子在高温、开放式的环境中会变成水蒸气蒸发掉。
结语:
“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鲜活的生命。”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填塞和灌输,而是从内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动力。从小接触科学的孩子,他的求知欲会被唤醒,他会更加敏感地去观察并感知他生活的世界。一个被唤醒的生命,才能保持无限的热情去自发地学习。
关于CPE中国幼教展
作为国际化托幼教行业商贸优质平台,CPE中国幼教展定位“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集“新品展示+精准对接+论坛研讨+场景体验”四位于一体,是幼教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对接和前沿理论碰撞的最佳平台。
关于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CPE中国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开幕,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新闻推荐
不止萌趣,更懂成长!这些儿童家具让收纳和玩乐两不误
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优质的儿童家具不仅能保障安全,更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环保材质到人性化设计,从色彩搭配到实用功能,儿童家具需要满足更高标准,同时兼顾美学与功能性,以适应孩子多样化的成长需求。本文特别甄选了 4 款创意儿童家具。它们不仅造型萌趣灵动,设计巧思尽显,更实现了 “高颜值” 与 “强实用” 的完美融合,让儿童空间从此告别单调,充满童真与活力!
从痛点到爆点!吉力游乐用创新设计打造儿童专属童话乐园
永嘉县吉力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力游乐)坐落于中国教玩具产地之一的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游乐设施制造企业,秉承“安全·品质·创新”的理念,专注于幼教玩具、户外非标、组合滑梯等系列产品的制造与开发,致力于为全球主题乐园、社区、学校、商业中心等场所创造安全、趣味、高品质的游乐体验。
如何正确科学启蒙?师恩教育让孩子玩成“小科学家”
儿童天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通过观察、提问、尝试和验证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正因如此,融合多学科与实践探索的STEA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儿童早期,科学启蒙不仅是点燃好奇心的火种,更是系统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中、德、智、越四国案例,揭秘华夏游乐的全球“差异化打法”!
深耕教育装备领域25年,华夏游乐始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峦”的差异化品牌打法,持续领跑行业。其产品覆盖户外文旅、学前教育、地产小区、室内亲子乐园四个板块,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完成国内外案例5000+,拥有各项专利授权128项,产品著作权32项,是托幼教领域的“制造实力派”。本文精选了华夏游乐横跨中国、德国、智利、越南四国的代表案例,四个国家,四种文化,华夏游乐始终以场景化的创新实践,诠释着其对“教育+游乐”融合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