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界限,是指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也称之为心理围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在围墙之内才会觉得安全,而一旦有人越过自己的心理边界,强行进入到自己的领地,就很容易丧失掉安全感和信任感,激起内心的反击。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以为一旦发现孩子做得不好就可以马上提醒并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其实,父母不过是以保护之名过度窥探孩子的隐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孩子没有自己的隐私,在父母的监控下不但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反感、羞辱、崩溃,甚至会越来越叛逆,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引发亲子间的情感危机,使得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可见,在亲子关系中,树立正确的“边界感”颇为重要。父母需要科学引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同时,也能学会如何“不越线”地去体恤和关怀他人。
什么是“边界感”?
“边界感”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一般而言,健康的“边界感”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对他人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边界感的形成和自我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约18个月大的宝宝就会萌发初步的自我意识——在镜子面前能够认识到“我”的存在,并逐渐分辨出本体和他人的区别。到了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通常就会趋于完整。
自我意识又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内部自我意识——代表我们如何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与目前所处环境的“契合度”,包括对事物的观点、对自我优缺点的认识等。
内部自我意识和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有关,如果内部自我意识不强,则更容易不自信、对现状感到不安,产生焦虑情绪。
自我意识的第二类,是外部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能够了解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完善的外部自我意识往往能为我们带来较强的同理心与换位思考能力。
而缺乏外部自我意识,就会更期望别人对“我”的情绪或行为承担责任,也更容易去侵犯别人建立的个人边界感。这也正是为什么,父母那句发自内心的“我都是为你好!”常常不被孩子领情,甚至会触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因为这恰恰跟孩子划分的“自主领域”与“开放领域”间的界线不吻合——孩子还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站位的思考方式,自然不明白父母所说的“好”究竟“好”在哪里。
如何维护好亲子间的“边界感”?
亲子间的“边界感”不等于放养式的不闻不问、不干预、不引领,如何有效地把握好亲子界限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不包办,不过度保护
父母别想着什么事都替孩子决定,无论是大事小事,可以适当与孩子商量,尊重听从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的生活,可以教导或给出建议,但是不能过多干涉决定,让孩子自己生活自己做主。
在安全范围内,尽可能地让孩子勇敢地去尝试、试错、去学习和收获属于自己的技能与经验。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房间,知道自己可以做主的范围在哪里,让孩子从空间上拥有边界感。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常帮帮大人的忙,做做家务。让孩子选择、明确表达自己的喜好,哪怕只是买什么颜色的衣服。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孩子的内心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去粗暴地打断,也不要以敷衍的态度应对;当孩子的意见与自己不同时,要允许孩子勇敢地说“不”;当孩子明确表示“我自己可以”时,尽量不要强行介入提供“帮助”。足够的尊重,不仅能让孩子对父母的引导有更高的配合度,还能大幅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
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当相处时,与孩子拥有足够的边界感,很多家长也不会易感到崩溃,对于孩子也能更加包容,不会轻易发脾气,且家长也不易抑郁消极,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家长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里,付出专注的倾听,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即可,但是并不是指无条件纵容孩子,因为边界感是需要拒绝的,像拒绝孩子们进入自己工作的空间,拒绝孩子们无理的要求,拒绝孩子们任性耍赖。
家长以身作则,孩子也能越变越优秀,以后在社交时,也能有分寸感,与他人有界限感,要知道,社交中是离不开界限感的,家长的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边界感不代表不爱孩子,不代表不关心孩子,但有边界感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密切。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父母应该适当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爱不是控制,是接纳和尊重。保持亲子间的边界感,给彼此成长的空间,亲子才能更好地遇见!
· END ·
关于CPE中国幼教展
CPE中国幼教展是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主办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托幼教商贸平台,集“论坛研讨+精准对接+趋势引领+跨界融合”四位一体,是引领托幼教产品趋势、传播先进理念,推动托幼教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国际托幼教行业交流平台。展会现场还将举办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大会,邀请百位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与科学方法,探索新模式、寻求新突破。
关于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以上报道来源: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于2018年编撰的《什么是自我意识》,原载于《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欢迎转发朋友圈。,由CPE中国幼教展组委会整理编辑。 CPE中国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开幕,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新闻推荐
中、德、智、越四国案例,揭秘华夏游乐的全球“差异化打法”!
深耕教育装备领域25年,华夏游乐始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峦”的差异化品牌打法,持续领跑行业。其产品覆盖户外文旅、学前教育、地产小区、室内亲子乐园四个板块,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完成国内外案例5000+,拥有各项专利授权128项,产品著作权32项,是托幼教领域的“制造实力派”。本文精选了华夏游乐横跨中国、德国、智利、越南四国的代表案例,四个国家,四种文化,华夏游乐始终以场景化的创新实践,诠释着其对“教育+游乐”融合的深度思考。
桔子乐园火出圈!永浪用创新设计打造亲子出行新地标
户外游乐产品作为幼儿园、托育机构的核心设施,其研发逻辑正经历从 “单纯玩乐” 到 “教育载体” 的升级转变。永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浪集团)是国内率先从事教玩具及游乐设备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秉承“童心永驻,浪领潮头”的进取精神,永浪产品屡创行业第一,牵头起草多项国家标准,自主专利达400+,率先通过多国权威认证,产品畅销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东南亚等90多个国家与地区。本文推荐永浪集团打造的江西花木里桔子乐园,这个凭借“桔子 IP + 本土文化”火出圈的亲子乐园,不仅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更藏着幼教户外产品 “破圈” 的核心密码。
玩乐成长两不误!这些便携式玩具的设计巧思值得借鉴
短途郊游、周末周边游、假期远途行……旅途场景下的儿童娱乐需求正催生出一片亟待挖掘的蓝海市场。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让产品在有限空间里承载无限乐趣,在短暂时光中融合玩乐与成长,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命题。
把自然课堂搬回家!5款户外好物解锁自然教育新体验
在儿童成长的奇妙旅程中,接触自然、探索世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自然教育不仅让孩子在游戏中亲近自然,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生存技能。如今,越来越多专为儿童设计的优质玩教具,正以富有创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本文精选5款兼具趣味性与教育价值的户外产品,它们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与创造力,还有助于增强体质、提升协作与沟通能力。接下来,让我们先睹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