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首批!童年之家这个项目经验获全国推广 | 新“质”企业推荐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总结了各地在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首批可复制清单)。其中,广东童年之家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年之家)协助打造的金牛区花照壁社区项目入选首批可复制清单。
今年10月,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和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简称中国玩协)共同完成的《儿童友好社区“微空间”建设指南》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在CPE中国幼教展发布。童年之家是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其充分利用在社区公园、文旅乐园、学前教育空间打造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为团体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专业支持。此次金牛区花照壁社区入选首批可复制清单,童年之家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创新思路和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项目特色
金牛区花照壁社区打造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在项目建设中兼顾儿童和老年人需求,建设 2 公里儿童友好慢行步道,串联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学校、党群服务中心、居民院落等空间,改造 6 处 7000 平方米社区公共空间,增设健身、营养厨房、手工坊等助老适老服务,让老年人休憩健身的同时,实现“15 分钟遛娃”。
项目前期分析
金牛区花照壁社区打造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是对现有社区的改造,设计团队需要从交通、节点、功能等多方面考察社区的现状。针对0-3岁孩子、3-6岁、6-12岁儿童分龄作为标准,结合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分析,对原有场地进行了改造,将儿童娱乐设施和公共聚会空间整合到一起,打造出极具创意的空间。
花照壁街区改造项目地处于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西南中心,成都市城区西北部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社区管辖面积0.5平方公里,0-18岁的孩子占常住人口的25%,其中 0-6 岁儿童人数最多,占据社区儿童总人口 47%。
儿童占比大,低龄儿童活动空间少、设施缺乏一直是居民们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希望社区能增加户外游戏、科普互动等设施,打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温暖、活力、包容、友善的美育空间。
项目设计规划
花照壁社区在适儿化改造中实现全龄共融,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特征匹配活动空间属性,如儿童活动中心为0-3岁儿童感知空间、童心园2号营地为3-6岁儿童发展空间、五彩照壁园为6-12岁儿童探索空间,儿童剧场为0-18岁全龄段儿童的展示空间,五彩照壁园、子云文苑则是老中青少全龄共融的公共空间。
花照文化客厅
花照文化客厅为园区主要中心点,在设计中提取了“蜀绣”、“羌秀”、“家文化”、“金牛”等元素为依托,以针线织锦而成的飘带为主导设计,串联社区、居民、儿童,再结合实际场地条件融入无动力设备与其他公共设施,将爱与关怀融入社区,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改造前
◮改造后
飘逸的丝带结合一系列不同的功能,将有限的空间变成充满活力的活动中心,小朋友们可以在此尽情发挥想象,自由创造玩耍的方式。
儿童多功能剧场
儿童多功能剧场是对原有活动设施进行保留和升级改造,在整体色彩控制上与街区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结合金牛元素提供一个可复合多功能利用的空间,创造展示社区文化和宣传儿童友好城市理念的站点。
◮改造前
◮改造后
乐园设计与功能美学兼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融入科普知识,让儿童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休闲带上的时光步道采用了儿童友好地绘,突出温暖活力感。
五彩照壁园让场地与自然融合,让儿童在城市环境中也能亲近自然。
其中的环形爬网在儿童游玩过程中激发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此区域兼顾游乐与科普,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空间。
童心园 2 号营地
童心园 2 号营地提取花照壁社区“家文化”为主要元素,根据自然教育、生态体验、亲子互动等不同主题,对现有园路游线进行适儿化改造,串联多元的儿童活动节点,形成体验丰富、寓教于乐的游玩路径。
场地结合现有的树木做功能设计,植入多种游乐功能(包括滑、爬、钻等),提高趣味性和参与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功能性游乐场地以儿童的成长发育为主线,将家长陪伴纳入其中,打造全年龄段用户共用的活动场地。
注:素材来源于童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