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会动态

学前教育十年凸显“公益普惠”底色 教育部:力保“上好园”

2023-02-13 16:22:19.0


“近年来,南京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幼儿园’了。”4月26日,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在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南京市幼儿园从578所增加到1035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60.9%提高到89.2%,优质园覆盖率从85.4%提高到92.1%。

实际上,孙百军口中的数据,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4月26日,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就聚焦学前教育。《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我国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并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普惠资源实现广覆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介绍,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

在确保“有园上”“上得起”之外,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正在走向“幼有优育”,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其中就“小学化”问题深入开展了专项治理,并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等。

据了解,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比2011年增长5倍。2021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超过35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0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为满足三孩政策带来的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增加,教育部将推动各地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并要求各地及时修订完善居住区人口配套的学位标准。


公益普惠底色鲜明


回望我国学前教育过去十年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公益普惠”。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看来,十年前,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严峻。

也正因此,党中央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先后就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事实上,所谓‘入园难’是‘入公办园难’,各地公办教育资源短缺,‘入园贵’是‘入优质民办园贵’。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治本之策是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张志勇说。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明确了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坚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坚持大力发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促进了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力发展。

吕玉刚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普及水平位列世界中上行列,广大适龄幼儿享有公平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学前教育资源发生格局性变化,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鲜明。


为破解“入园难”,我国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官方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有力保障了不断增加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毛入园率持续快速提高,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

从地区看,中西部和农村发展最快,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十年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比如甘肃省临夏州从15.8%提高到95.5%,云南省怒江州从25.6%提高到90.01%,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曾深度参与过学前教育历次改革,对她来说,过去的十年,也是她所在的幼儿园跨越式发展的十年。

“我们坚信,只有更多幼儿园都成为郁郁葱葱的森林,学前教育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生态。”余琳告诉记者,为落实加强公办园建设的要求,十年间,她所在的幼儿园从1所园发展为2个集团11个园区,学位从原有的330个增加到3540个。与此同时,幼儿园还承担了民族地区幼儿园的帮扶工作,通过跨越时空开展教研、输送课程资源等,全面提升了这些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实现规模扩大后,改革开始聚焦普惠资源的广覆盖。十年来,我国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有“上得起”的幼儿园。

“公益普惠是根本方向。”回望过去十年,张志勇说这是他的一个深刻体会。

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结构发生格局性变化。吕玉刚介绍称,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8%,比2016年增长20.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其中12个省份超过90%,有效保障了绝大多数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大幅提升。

在实现规模扩大和入园率提高后,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线。

“必须坚持科学保育教育,切实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吕玉刚说。

在张志勇看来,这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吕玉刚介绍,十年来,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围绕破解“小学化”,我国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力保“上好园”。

十年来,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专业指导持续加强,教育部先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指导体系。同时,保教实践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等,有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据记者了解,为力保“上得好”,不少地区开展了集团化办园,比如南京还实施了集体园与部门园提升、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等专项行动,加快填平质量“洼地”。


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多年前,师资不足一直掣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十年来,通过多措并举,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教师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素质也明显提高。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高校有1095所,毕业生达到26.5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591所、23.1 万人,分别增长1.2倍、6.7倍,为持续补充幼儿园师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师配备基本达标,2021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超过35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0万人,增长了1.3倍,生师比从2011年的26﹕1下降到2021年的15﹕1,基本达到了“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比达到87.8%,比2011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连续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2012~2020年累计投入43亿元,培训幼儿园教师超过243万人次,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投入的持续保障。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十年来,这一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2532亿元,比2011年的416亿元增长5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从2011年的2.2%提高到2020年的5.9%。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元,有效拉动了地方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我国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各省份均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标准;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有效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行。

此外,资助制度不断完善,2012~2021年我国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52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6232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公平享有学前教育的权利。

据记者了解,地方也在积极强化财政投入和幼儿园用地的支持保障。

以南京为例,孙百军表示,十年来,南京市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从6.3%提高到11.6%。公办园年生均公用经费从3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集体和部门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年生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200元。

在用地规划保护方面,从2006年起,南京市就将幼儿园规划用地纳入学校用地控制规划,2014年3月,《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经省人大批准实施,对幼儿园的规划标准、配置规模和占地面积进行了法定规约。

而在制度体系完善方面,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园”,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学前教育走上法治化轨道,教育部还起草了学前教育法草案。

据记者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在今年对学前教育法进行初次审议。

“十四五”已开局,就“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也做出了具体部署规划。

吕玉刚表示,将进一步补齐普惠资源短板。多渠道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农村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幼儿园建设,切实保障适龄幼儿入园。进一步完善普惠保障机制。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的经费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好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人财物保障问题。

此外,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以科学理念和先进经验为引领,全面提升办园水平和科学保教质量,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基。


促三孩政策落地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对人口的出生变化带来影响,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提出了挑战。

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实施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为重要抓手,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三孩政策落地实施。

“首先就是要认真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吕玉刚称,教育部将推动各地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这对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同时要及时修订完善居住区人口配套的学位标准。

同时,要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巩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已经取得的成果,在进一步提高普惠水平上下更大气力和功夫。推动各地根据需求的预测,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国有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军队、高校、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此外,还要逐步化解和消除“大班额”,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园”的愿望,实现“幼有善育”的目标要求。

“我们积极推动化解大班额,把这个作为推进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推动各地逐步通过扩资源、调结构,将大班额降下来,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能力,逐步实现幼儿园班额的标准化,为更好地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创造条件。”吕玉刚表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

就未来人口走势以及三孩政策影响,国家统计局此前表示,我国目前仍有3亿多名育龄妇女,未来随着三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以及人口的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关于CPE中国幼教展

CPE中国幼教展是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主办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托幼教商贸平台,集“论坛研讨+精准对接+趋势引领+跨界融合”四位一体,是引领托幼教产品趋势、传播先进理念,推动托幼教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国际托幼教行业交流平台。展会现场还将举办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大会,邀请百位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与科学方法,探索新模式、寻求新突破。



关于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由CPE中国幼教展组委会整理编辑。

京ICP备05031553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