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为我们服务的人——在大班主题活动中运用马赛克方法的实践案例
2020年9月,受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件的影响,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对辖区学校发出招募家长义工的文件通知。幼儿园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始招募家长义工,但结果却让园长与教师们头疼不已:全园仅有几位家长报名,每天早送晚接都需要这几位家长在幼儿园站岗,无法轮岗休息。一段时间后,有的家长义工表示频繁站岗无法兼顾家庭,有的则认为人员力量过于单薄,来回走动时无法兼顾到幼儿园的四周交全。义工们开姶出现消极且退缩的心理。
一天下午,大二班的孩子们拿起书包,准备放学,但大家发现峰峰还在榻榻米上玩区域材料。经过询问才得知,原天是峰峰的妈妈这一天要当家长义工,所以峰峰会晚点离开幼儿园。孩子们对峰峰妈妈当家长义工的事情十分关注。悦悦一直追问峰峰:“家长义工是做什么的?”峰峰在不断的追问中口答道:“家长义工就是要维持秩序,然后提醒大家遵宁规则。你们在门口看到辛荧光绿色马甲的家长就是家长义工了,他们会分工合作,有的会提醒小朋友戴头盔,有的会指挥交通,因为有的车开得太快,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我妈妈这个星期都要站岗,因为太少人愿意当家长义工了,所以我妈妈就没办法休息了。”听完峰峰的分享,小伙伴们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宇问:“你妈妈不用上班吗?家长义工有工资吗?——问:“为什么你妈妈愿意当家长义工?我妈妈都没有参加。”宁宁说:“我想看看家长义工工作时是不是和峰峰分享的一样。”大家都非常认同宁宁的想法,表示想去看看家长义工的工作。
在观察与倾听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敏锐地觉察到了幼儿的兴趣点,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幼儿社会角色认知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开启关于家长义工的主题探究活动。
家长义工是做什么的
为了支持幼儿想要一探家长义工工作的愿望,教师提供了观察记录表和相机,请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前往大门口进行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通过观察与记录,幼儿了解到了家长义工的工作内容包括要使用手势、语言等指挥交通,要举着不同的牌子来回走动,还要引导电动车合理停车,保护小朋友的安全,并提醒大家戴好头盔。幼儿还知道了家长义工穿荧光马甲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与此同时,幼儿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幼儿园每天安排的义工要分男女吗?怎么样才知道今天谁值班?家长义工工作时没有带水壶,没有喝水,很辛苦,他们为什么愿意当义工?
我们发现,幼儿通过观察收集到的家长义工的信息和关注点各有不同。为了帮助班级所有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家长义工,激发他们持续探究的欲望,我们与幼儿共同将观察记录表、拍摄的照片进行了整理。经过统计,此次观察共有12份观察记录表,共拍摄了71张照片,包括25张手势动作照片、30张维护秩序的照片、7张道具照片、5张站岗地点照片、4张幼儿园及附近建筑物的照片。通过回顾记录表与照片,我们发现幼儿对家长义工的工作环境、分工和职责以及幼儿园周边的交通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正因为幼儿愈加全面地了解了家长义工,他们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探究欲望更是日渐浓厚。
【教师思考】
观察记录、儿童摄影的方式都可以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了解家长义工的工作,感受他们的辛苦。此外,马赛克方法中的儿童摄影这一工具能将家长义工的工作瞬间进行定格,弥补观察记录没有办法将“证据”留下来的不足,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于家长义工的关注点,为支架幼儿探究、挖掘家长当义工背后的原因提供分析、回顾的证据。
为什么有的家长愿意当义工,有的却不愿意
结合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并考虑到幼儿园当前面临的难题,我们引导幼儿围绕“为什么有的家长愿意当义工,而有的却不愿意”这一问题开始了新的探究。一开始,我们曾想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但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样无疑是把孩子们看作等待知识填充的“容器”,而没有将其看作拥有探究欲望的个体。而正如马赛克方法强调幼儿是权利的拥有者,是意义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决定放权给幼儿,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于是,我们请幼儿在放学后对班级没有参加和已经参加了义工的家长进行访谈。
通过访谈,孩子们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家长是因为无人照顾小孩、天气太热等原因而没有当家长义工,而愿意当义工的家长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有的家长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认为幼儿园需要家长的帮忙,且幼儿园门口的违规车辆太多,安全隐患大,小朋友容易遇到危险,家长有责任保护孩子们;有的家长从教师工作量的角度来考虑,希望减轻幼儿园教师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通过访谈,孩子们基本了解了家长们对于当义工的想法,也对家长的行为做了进一步反思:有的孩子认为当义工确实很辛苦,但这是自愿的,不想当义工也是正常的;有的孩子则认为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时间,幼儿园门口就会更有秩序、更安全了。
在讨论中,孩子们萌生出了新的想法:小朋友能不能当义工呢?新的想法一经提出,就有孩子马上反驳:肯定不行,我们的力量太弱小了。他们各持己见,于是我们建议进行一场关于“小朋友是否能当义工”的辩论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我们的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开始着手准备。
【教师思考】
马赛克方法强调:儿童访谈应仔细选择访谈环境且访谈形式是灵活、敏锐的。在访谈过程中,幼儿变身为采访者,选择了室内、户外、幼儿园门口等熟悉的环境,间接帮助他们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同时,这一次访谈让幼儿结合了成人的观点来丰富头脑中“家长义工”的形象,建构立体的、多元的经验与信息。但教师应考虑到,由于幼儿个性不同,某些幼儿可能因为害羞、不善于口头表达等情况而不想参与访谈。我们应尊重他们沉默的权利,同时也可以考虑结合马赛克方法中的其他工具,结合幼儿的特长,支持他们分工合作进行绘画记录等多元表征。
我能当义工吗?
在辩论赛中,愿意当义工的幼儿有16人,不愿意当义工的幼儿有8人,保持中立意见的幼儿有7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立场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支持方或从自身的责任角度,或将心比心地站在家长义工的立场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圈圈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去为大家服务,因为这是我们的幼儿园,我们有责任一起保护它。”悦悦说:“家长义工帮助了我,我也想帮助他们。”峰峰说:“我想要让家长义工们轻松一些。”
反对方更多从自身能力不足而难以胜任这份任务的角度来思考。例如,点点说:“我们还是小朋友,太危险了,自己在马路上走来走去不安全。”豆豆说:“我觉得自己可能做不到,我记不住那么多的要求。”七七说:“当家长义工太累了,我觉得我做不到。”
随着辩论的持续,保持中立的孩子也逐渐动摇,7人中有4人从中立方转成支持方。在持续40多分钟的辩论中,反对方的孩子逐渐被支持方的孩子说服。例如,点点说:“我觉得我们可以站在警戒线里面指挥交通,也可以在人行道上提醒交通规则,这样就很安全。”七七说:“每个人都觉得累,这样就没有人保护我们了,而且还会像开学一样,很可能发生交通堵塞。”最终大家都一致投了支持票。
【教师思考】
马赛克方法所秉持的儿童观认为“幼儿是熟练的交流者”,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启发。教师根据幼儿当下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建议他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交流。在辩论赛中,可以看出他们能够更自如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最重要的是,这一形式直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辩论中需要理解和感知对方的论点,反思并识别对方的论据,同时注意观点采择的范围等。这些都是幼儿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中获得的认知发展,是更为积极的内在品质。
怎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当一名合格的义工
辩论赛过后,孩子们为了保证自己和同伴的安全,再次前往大门口观察了解家长义工的站位。为了支持他们的观察,我们提供了彩铅、马克笔、水粉、相机等多种工具材料供他们选择。他们分工合作:一组用写生和拍摄的方式继续到幼儿园大门口记录家长义工的地点、工作;另一组实地踩点家长义工的站岗地点,并使用IPAD、手机录制站岗位置,回到班级后共同制作了家长义工站岗位置平面图,总结出了适合站岗的安全位置。圈圈说:“大家可以看看地图,一般会有4名家长义工站岗,他们的位置主要是在幼儿园大门口正前方、电动车停放处、斑马线与小汽车停放处之间的位置和公共汽车站点处。我认为如果小朋友要站岗,可以选择电动车停放处和小汽车停放处旁的人行道。”
解决了站岗位置的问题后,孩子们通过回顾之前的观察记录,对“怎么样才能当一名合格的义工”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大家通过会议总结出来关于家长义工的礼仪应包括着装要求和行为规范两大类。例如,在着装要求方面,孩子们提出义工应穿运动鞋,因为在工作时需要跑动来帮助家长和孩子,而穿高跟鞋很容易扭到脚;在行为规范方面,孩子们提出要注意手势,动作要标准大方,不要扭扭捏捏。
【教师思考】
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融合运用了沿线走访、摄影、写生的马赛克方法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佐证。在制作的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认为人和空间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地图上既有环境位置,也有家长义工,且幼儿在讲述平面图时对家长义工与空间位置的描述频率也较高。经过上述的谈话总结,我们认为幼儿也是可以找到安全位置来做义工工作的,如在人行道里提醒大家戴好头盔和系好安全带、在警戒线内指挥交通等。
我来体验当义工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学习后,孩子们终于要开始体验义工站岗工作啦。我们用相机记录了孩子们的表现。
孩子们回到班级看着自己的照片,有的喊太辛苦了,如果有机器人来代替我们就好了;有的说虽然很累,但受到了爷爷奶奶的夸奖,所以很开心;有的说学到了规则;有的表示还想一直继续站岗……同样的体验,他们收获着不同的感受。有了孩子们的加入,幼儿园门口的交通安全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孩子们用行动感染着同伴和爸爸妈妈一起加入到义工团队当中,大家收获了付出的喜悦以及助人为乐时产生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义工群体的构成也由单一的家长群体拓宽为家长与幼儿共同体,亲子共同维护和保障幼儿园的安全。
经过孩子们的坚持与宣传,幼儿园的家长们也大受感动,积极加入到我们的家长义工队伍当中,家长义工团队从寥寥几人发展到如今的75人大家庭。
【教师思考】
站岗结束后,我们利用马赛克方法中的儿童评价工具,将相机中的照片投屏到电视上,师幼共同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倾听、评价。可以看出,幼儿对家长义工这一社会角色的认知清晰明确,履行职责时十分认真负责,这都得益于我们运用了马赛克方法中的多种工具,如观察、写生、沿线走访、地图制作、摄影等,帮助幼儿用多种方式了解事实并表达自己。
在整个主题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和运用马赛克方法,尝试了观察、儿童摄影、访谈等收集幼儿信息的方法,在实践中也拓展了辩论赛、写生、录像等方法,让幼儿表达表征的方法更为多元化,也更好地帮助教师支持幼儿的探究,提升了教师从儿童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教师的思维方式在逐渐更新。
虽然马赛克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使用马赛克方法时也提出在目前的师幼比例下难以保障与每一名幼儿的充分互动、在大班额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更多幼儿的普遍参与、部分采集信息所需的设备会有较高的实施成本等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充分用好马赛克方法,助力发现幼儿、尊重幼儿、支持幼儿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教育4.0视野下的幼儿园岭南生态式课程实践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P园为例”(课题批准号2022144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5期
实习编辑:杨慧杰
微信制作:李杰
微信审核:程洁